回憶西安永寧門
在空中航行將近七小時的時間,終於降落在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想到終於踏上這念叨了許久的歷史古都,心裡不免悸動良久。
西安有著「鎬京」、「長安」、「西京」等許多的別稱,不僅為陝西的第一大都市,同時亦是中國歷史中首個被稱為「京」的城市,三千多餘年的歷史使得西安有種深厚的文化底蘊,許多繁榮興盛的朝代均在此建都,除此之外,西安更是絲綢之路的陸路起點,許多異國使者與商賈都匯集於此,他們點滴構築出西安自古以來的繁盛,也使得西安有著「金城千里」的美名。
在背包客棧放下行李,暫時休息片刻後,我便往主城區前去,這裡仍保留有相當完整的明代城牆、城門、護城河、角樓、瓮城與箭樓等,大量的古建築遺存,我彷彿見著了舊時那個燈火通明的盛世長安。
西安的城牆中共有東南西北等四座城門,其名稱分別為「長樂門」、「永寧門」、「安定門」以及「安遠門」,在城門外還建有瓮城,由外向內分別為閘樓、箭樓和正樓,另外在長樂門、安定門與安遠門的下方還設立有拱形的門洞。
我抵達的地方為永寧門,此處為西安城牆的南門,它保留了明朝時期的建築形制,永寧門原來是隋唐時期的「安上門」,明朝時期擴建西安城牆,並繼續沿用了安上門來作為南門,且更名為「永寧門」,這座城門經歷了許多朝代的更迭,始終聳立於此並且屹立不搖,其上方的門楣則是一九一二年時,由陝西都督張鳳翽所題寫。
永寧門的閘樓在李自成率兵攻進西安時毀於戰亂,目前的閘樓是在清朝順治年間所重建,可惜在民國初年又被拆毀,世人也無緣得見了。
永寧門的箭樓雖亦毀於戰火,但還好保護工程將箭樓完整復原,其中還增加了古蹟遺址以及城牆文化展覽展示的博物館,與被毀於一旦的永寧門閘樓相比,箭樓可說是幸運多了。
永寧門的正樓,即是隋唐時期的安上門,在歷經數次的修建,則是被保護極好,其建築形制亦沿襲迄今,可說是永寧門保存最為完好的區域範疇了。
在西安古城牆的四座城門中,永寧門一直是使用時間較長的一座,民間傳說南方為火神的所在地,因此便將南門取名為永寧門,希望能夠起到尊敬火神、避免火災、永保家宅安寧的意思。
我緩緩走入這座刻有永寧門三個大字的古城門內,略顯斑駁的城樓磚牆往天際堆砌而上,圓形拱門外是略帶嘈雜的鼎沸人聲,斑駁磚牆內卻恍若隔世,顏色有些灰撲撲的老樹冒出了點點葉片,它們已然看盡諸多朝代的興盛與衰亡,只有我一人尚在遙想著那曾屬於這西安老城區的繁華。
這曾經繁華於一時的西安古都,我還是習慣稱它為長安,願大家所念之人均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