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在世界各地大城小鎮吃早餐

發布日期:
作者: 東瑞。
點閱率:985

在我們香港客看來,中式的早餐各類品種都超便宜,兩個人的早餐費用還不到香港一個人早餐費的三分之二,香港到大家樂一類的快餐廳吃早餐,一個人最低消費至少都要三十到四十元。
沒有疫情時,我們每個月都會有一兩次到深圳度假小住一天,我逛書店、陪另一半購物、為她試衣做評分員,然後晚上到附近的京基100享受美食。商場高檔,外省一些著名餐廳在這兒開設分店,如外婆家、南京大排檔等等;深圳早晨的早餐也算多樣化,除了早餐小鋪賣大同小異的早點,還可以到酒樓,試試與香港不相上下的酒樓早茶,那叫港式美點,比香港師傅的手藝不遑多讓,身價倒廉易了一些。
當然,東方有東方的早餐絕活;西方也有西方的拿手早餐,不獨是麵包咖啡那麼單調。如果跟團到國外旅遊,以歐洲為例,無論西歐、東歐還是北歐,毫無例外的都是麵包加牛奶,顯得單調了些。印象中就吃了好幾次牛角酥,乏善可陳。當然,這只是從參團遊客角度而言,如果是普通人家的家庭應該豐富得多,各款三文治、油多之類啦,單是麵包的種類和吃法,就足以寫一本大書。
到印尼感覺良好,也許是自己小時候的成長地,空氣中飄散著異鄉的熟悉味道,嗅到了熟悉的情味,無論吃什麼都有一種親切感。家人或華人親友經常會開車載我們去一些大街小巷華人開的餐廳或當地印尼人在小巷路邊開的小鋪子吃各種不同的梭多(雞湯飯團),異常美味。主要材料有雞肉絲、半粒雞蛋、粉絲、馬鈴薯或飯,調味有甜醬油、辣醬、炸紅蔥,雖然分量不很多,但口頰留香,令人難忘。印尼的這一道早餐,各個島嶼城市的製作方法和食材都不同,都有著自己的特點。印尼華人式的早餐,還有來自印尼原居民製作的、色彩斑斕的糕點。它們的原料離不開麵粉(或米粉、糯米、薯粉)、紅糖、椰漿或椰絲、炸香蕉等,多數都是甜的,也有一些餡為碎雞肉的糯米團、馬鈴薯餅、蚵嗲、黃薑飯(菜肴為辣魚)等等;一熱氣騰騰的咖啡烏,隨意點你喜愛的早點,有鹹有甜的,說不滿意誰都不相信。
在東南亞,最讓我們感動的早餐,是在馬來西亞北部的檳城吃的。馬來西亞我們常去,吉隆玻、怡保、太平的早餐,離不開一杯糕丕烏(即黑咖啡)那幾乎是早餐的飲料之王了。我讀劉以鬯先生寫星馬故事的小說集《熱帶風雨》,最初讀到「糕丕烏」三個字,感到很奇怪;後來到吉隆玻,發現不少早年遺留到現在舊餐廳招牌,竟然還是將咖啡兩個字寫成糕丕,難怪劉以鬯先生在他寫的小說中沿用這兩個字。糕丕烏,其實就是閩南發音KOPI-O的音譯,指不加牛奶的咖啡。黑咖啡之外,馬來西亞各城市的早餐有三文治、湯麵、炒麵、果醬麵包等等供選擇。最妙的是在檳城,酒店不包早餐,我們早晨按一位華人三輪車夫的指示,從酒店步行一段路,轉個彎就走到了賣早餐的地方。那是在一棟老齡舊唐樓的地下,有個連簡陋招牌都沒有的、不起眼的小食肆;可別看貌不驚人,裡頭倒有大乾坤。當我們在外面探頭探腦的時候,一個華人老闆娘出來熱情招呼,進來,進來,請我們坐下之後,便問喝什麼,我們要了兩杯白咖啡。(馬來西亞檳城怡保都以白咖啡聞名,只是名稱而已,咖啡仍呈棕色)。本來想問早餐有什麼品種,很快看到周圍一檔一檔的,頓覺有趣,原來是不同的小老闆賣著不同的早餐!頓時嚇了一跳。一間僅擺十來張檯、沒有圍牆的、唐樓底下的空地的半拍檔,食檔就多達七檔(攤),美食和平共處,齊齊攜手上場。檔主既是老闆也是夥計。有雞蛋香腸、炒米粉、怡保雞飯、咖哩麵、經濟飯、豬腸粉及肉包。剛才出來招呼我們、在中央水吧只賣咖啡的一對夫婦,把早餐小空地分租給六個賣不同早餐的攤檔。我們要了兩碗咖哩麵,確實非常美味。這一天,在這樣特別的場合見到不同民族的多元早餐,無法不聯想到馬來西亞多民族的和諧共處,居然也體現在早餐文化裡。
新加坡早餐瞭解不多,有一次,我們從酒店過馬路到對面的小巷拍檔吃早餐,三文治、咖啡之外,還有一道美點,竟然是水煮蛋,兩粒雞蛋浸在冒煙的熱滾滾水杯中,端上檯面,餐桌頓時變成半個小爐灶。
說到早餐的最佳環境地點,品種之豐富,我經歷過的,也令我時時懷念的,目前為止,是廈門一家設計新穎的酒店。酒店的早餐餐廳成為酒店的重中之重,酒店特地設計成有如半球形的廣場,位置選在全酒店環形客房的中心,從環形的幾十層租房走廊可以居高臨下看到。早餐品種集了中西早點美食大全,至少一百來種,無法一一細說了。酒店住客往往很遲才來吃,早餐午餐一起解決,不少為了省錢;倒是因為想吃遍那些好吃的早點啊。在那樣舒適的環境,吃最好的早餐,也必然會拍照留影。
世界各地不同的早餐都令人難忘,可以說,我都喜愛;因為,它們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無法替代的味道,令我們的味蕾一試難忘,也許緣分就是那麼一次,已成了永恆。它們,不論貴賤,不必排名,像世界人種一樣,平等相處。(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