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自己的勇氣
最近,我讀了《圖解梵谷》,這讓我對梵谷的畫作意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梵谷如今已成為家喻戶曉的畫家,以其表現主義風格著稱。他的著名畫作如〈星夜〉展現了他對夜空的深刻感受;〈向日葵〉則表達了他對自然的讚美。梵谷還創作了六幅〈自畫像〉,這些作品反映了他畫風的變遷,也顯示了他在不同時期的身心遭遇和掙扎。
梵谷生前窮困潦倒,儘管創作了超過2000幅作品,卻只賣出了一幅畫〈紅色葡萄園〉。他的名聲在他去世後才逐漸上升,主要得益於他的弟弟西奧的妻子喬安娜,她搜羅梵谷寫過的書信和畫作,並舉辦展覽,最終引起了公眾的關注。
梵谷的故事令我感動,因為他能誠實地面對自己,無懼地向他人展現自己的內心。根據他的書信,我們知道他一生飽受精神疾病的困擾。他的畫作如〈臥室〉中的「黃屋」,表達了他對成立藝術家聚集地的期待;〈麥田與烏鴉〉中混亂的筆觸則反映了他的內心騷動和不安。
我自己則很難面對真實的自我。雖然社交媒體非常發達,我卻沒有習慣在網上分享日常生活或照片。一方面是因為注重隱私,另一方面則擔心言論會影響自我形象。因此,我習慣寫日記來進行自我對話,但對於書寫,我總是小心翼翼。真實的書寫應該是將思緒具象化在紙上,但赤裸的紀錄卻讓我擔心,若日記被家人或朋友看到,他們會如何解讀我?人們往往在社交場合展示自己的最佳形象,而對負面情緒則有所隱瞞。即使日記是私密的,我也無法保證它們不會被他人瞧見。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曾選擇用英文寫日記。由於外語表達能力的限制,這種方式幫助我在表達情感時保持了一定的距離。英語的形容詞有不同的程度,比如「unhappy」到「sad」或「heartbroken」,「annoyed」到「angry」再到「furious」。今年初,我學了日文,並嘗試用日文紀錄生活。由於對日文的不熟悉,使得描述變得更為簡單和中性。例如:「今天參加了某個慶典,很熱鬧,大家都很開心!」這種簡單的描述幫助我在回顧時保持更大的情感距離。
面對真實的自己需要勇氣。欣賞梵谷的作品後,我感受到他在畫布上展現內心波瀾與掙扎的勇氣。梵谷常因貧困而營養不良,或因全身心投入繪畫而數日只吃一頓熱食,導致身體虛弱。他深受幻聽、幻覺困擾,他的矛盾與痛苦在畫作中展露無遺。他不在意他人眼光,不迎合市場流行,專注於自己喜愛的畫風和主題,使他的畫作成為他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
梵谷的故事似乎告訴我,可以誠實面對自己,勇敢表達情感。我的日記,如同梵谷的畫作,都是與自己對話、探索自我的重要途徑。希望未來的日子裡,我能夠勇敢面對自己的情感,進而以更寬容和開放的心態對待自己和他人,並在寫作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平靜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