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戰鬥村警員誕生與逝世

發布日期:
作者: 吳天水。
點閱率:1,463

設置戰鬥村警員緣由:
眾所周知,民國(以下同)47年8月23日,金門爆發震驚世界的823砲戰。之後,臺灣與大陸局勢形成高度緊張與軍事對峙,國家特將金門地區劃歸戒嚴與軍事統治管轄,民間活動概由金門防衛司令部規範,並於司令部下設戰地政務委員會負責。事隔10年,57年時任金防部政戰部主任兼戰地政務委員會秘書長蕭政之,擷取越南政府軍村落防衛作戰優點,為鞏固並強化民防戰力,冀達到「人人是戰鬥員,村村是戰鬥堡」之鵠的,蕭政之將軍提出戰鬥村的構想,首先將全縣5個鄉鎮,37個村里(行政村里是用政治力量區劃),157個自然村(指的是自然形成的村落),另規劃增設104個戰鬥村(戰鬥村:由金防部依據軍事村落防衛專家,參酌人口、戰術……需要建置),每一戰鬥村設有一村警,稱為戰鬥村警員。
民防公職幹部訓練:
59年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召集全縣民防公職幹部集訓,包括民防總隊部(附註)、各鄉鎮正副鄉鎮長及承辦、各村里正副村里長、戰鬥村警員及漁管員,全體聚集假第三士校接受民防幹部訓練,訓練項目包括基礎、兵器、戰技、射擊等訓練、政治教育、村落防禦……等等,動員民防幹部總數逾2百人,人數龐大可謂空前絕後。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官馬安瀾將軍,專程於集訓期間,利用三個晨間讀訓時段,親臨講授蔣中正總統訓示戰地政務「管教養衛」四大工作方針,並進一步闡述建置戰鬥村之必要。另筆者曾於一次晨間讀訓,榮幸獲選上台,宣讀同年總統元旦文告,因語調抑揚頓挫、口齒清晰、慷慨激昂,俟宣讀完畢,無庸置疑贏得全場如雷掌聲。
戰鬥村警員服勤:
如下所述,戰鬥村警員集民防、警政、戶政及民政等四項業務於一身,服裝穿著倒也是一門學問,如果是民防訓練、勤務或防禦作戰演習,自該與民防隊員一致,著民防制服;如係服警政或戶政業務(戶警合一時期),應著警察制服;其餘工作,則穿便服。記得有一次,依規定我穿著警察制服,騎自行車前往指定地點服警察勤務時,有位來自臺灣服義務役常備兵的朋友,正在打掃馬路驚訝地說:「哎呀!金門有出產這個囡仔(小孩之意)警察。」因當時筆者是接近成年年齡,如此被稱呼也不為過。另全縣民防隊之義務勞動:58年戰鬥村全縣佈建完成之同時,戰鬥村之民防防禦工事亦如火如荼次第展開,民防隊係戰鬥村防衛作戰主力部隊,除應參與年度演訓,每年亦應接受20天的義務勞動,擇農閒時刻實施,其工作範圍以構築村落防禦工事、挖鑿房屋必要槍眼、挖掘土坑道及壕溝為首要,挖掘池塘儲水、鄉村整建、修築道路水溝為次。上揭工作責由戰鬥村警員親自督導並執行之。
民防(婦女)隊訓練:
民防訓練區分為年訓及月訓,年訓96小時,訓練時間選在農曆年後,月訓4小時。不可諱言的民防隊及婦女隊係村落防禦作戰之骨幹,於訓練或演習時,幹部及隊員均應穿著配發的制服,並各攜帶一把步槍。每年一次年訓結訓前,最後一堂緊張、刺激、危險、精彩課程係實彈射擊。使用單發槍械國軍早期七九步槍,單發裝填射擊,每人配發3顆子彈。最值得一提的是,一天我率領婦女隊參與實彈射擊,有位婦女隊員因膽小又首次參加實彈射擊,俟第一顆子彈發射受驚嚇之同時,嚎啕大哭。又武器彈藥方面:民防、婦女隊員每人配發一把步槍,平時各個負責保管與保養,定期接受槍枝檢查,子彈由中隊隊本部集中保管。
戰鬥村警員誕生與死亡:
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委託金門縣警察局負責招考戰鬥村警員,據縣警察局大事記要:「57年8月招考戰鬥村警員105人,並委託第三士校訓練後,分發各戰鬥村執行警政、戶政、民防三政合一任務。」(註:戰鬥村警員係執行民防為首要,並涵蓋民政,職是戰鬥村警員就執行工作範疇,應更正為執行民防、警政、戶政、民政四政合一業務。)縣警察局受託完成一系列報名至放榜,榜單移交由民防總隊於58年初分發完竣。筆者先後依序任職金門縣金寧鄉湖下,烈嶼鄉上林、后井,金湖鎮小徑、瓊林等5個戰鬥村之戰鬥村警員。60年之際,兩岸政治顯存在對立,惟樂見軍事衝突呈現逐漸緩和跡象,因應情事與政策變更,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裁撤戰鬥村警員,就其命運劃下璀璨與完美句點。此職稱隨之走入歷史。戰鬥村警員於61年1月15日令裁撤後,104位戰鬥村警員經績效評定,區分為優等、中等及不合格,不合格者予以資遣;優等者另改派至各村里增設一名警衛幹事及漁管員;中等者稱編溢人員,集中至各鄉鎮公所辦公。筆者是幸運者之一,於61年1月16日奉令改派金湖鎮瓊林村村幹事。
823砲戰受傷及戰鬥村警員與我:
回顧一生,誠然由衷感謝戰鬥村警員賜我厚禮有二:首先給我人生中第一份工作,隱含追求未來踏腳石,利用公餘之暇充實自己而挑戰,攀上成功。果然如願於62年考上高普考,不日接受考試分發臺北市履新,成為正式公務員。另則雖任戰鬥村警員三年,感謝政府同意併計退休年資,迄今得續領退休所得。談及823砲戰,我是該戰爭極少數在世受害者之一,當時大陸軍隊發射砲彈,於空中爆炸,(鄰近敵人雙重目標,為敵軍砲彈高密度落彈危險區域是無庸置疑:我住烈嶼鄉羅厝,與國軍砲陣地毗鄰,又鄰近九宮碼頭,據統計,那時候羅厝係全縣落彈最多村莊之一。)炸彈碎片四散,不幸擊中我的右嘴唇邊,旋送國軍53醫院救治,經軍醫師縫合傷口8針,治癒迄今仍遺有疤痕(右嘴唇邊及其下方鎖骨均有疤痕),或許上蒼默默祝福,嘴大吃八方。
附註:
據金門近代兵事,該主力防衛隊初期稱民防隊(指揮部稱民防總隊),惟自62年6月起改稱為自衛隊(指揮部稱自衛總隊)。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