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東亞---澳航道

發布日期:
作者: 顏重威。
點閱率:1,239
字型大小:

生活在北半球高緯度的鳥類,在氣候轉換的季節如秋天,都會向氣候較為溫暖的南半球遷移,這是牠們為生存而必須活動的規律。全球秋季候鳥向南遷移有9條航道,東亞-澳航道便是其中的一條。東亞-澳航道是一些夏季在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繁殖的鳥類,於秋季向南遷移經庫頁島、韓國、日本、中國東部沿岸而到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越冬,春季又由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向北遷移經中國崇明島、江蘇沿岸、黃河河口、鴨綠江口而返回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繁殖。鳥類隨氣候轉換而遷移,是一趟既艱辛又危險,但又為生存不得不飛行的旅程。
為了窺探候鳥遷移的神秘面紗,我們夫婦與顏慶和夫婦於今年(2024)4月下旬前往江蘇條子泥(條子泥)、河南唐山南堡和鴨綠江口東港市觀鳥和拍鳥。首先我們去江蘇條子泥濕地,這是中國黃(渤)海候鳥遷移的重要棲息地,區域內擁有300萬公頃的潮間帶濕地和規模最大的沙脊群,是全球最重要的濱海濕地生態系統之一,也是東亞-澳候鳥遷移路線上關鍵區域,而且也是全球種群數量不到100隻,極危鳥類「勺嘴鷸(台灣稱琵嘴鷸)」遷移必經之地。所以條子泥濕地於201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自然遺產」之地,成為世界重點保護之所。
中國政府將條子泥濕地設為保護區,不僅有效地保護極危鳥類勺嘴鷸,而且也將同生境的瀕危鳥類如黑面琵鷺、東方白鸛、丹頂鶴、諾氏鷸和其他過境鳥類也保護起來。區域內更有大量的黑嘴鷗在繁殖和野生麋鹿的活動。同時在保護區的鄰近開闢道路,建設新城鎮,規劃旅遊景點,結合保護動物和生態旅遊為一體。我們在條子泥保護區工作的楊紅燕博士導覽下,觀看麋鹿、黑嘴鷗繁殖區、黑面琵鷺、翹鼻麻鴨、東方白鸛、諾氏鷸、斑尾鷸、大濱鷸、紅腹濱鷸、紅腰杓鷸和灰斑行鳥,這些鳥類的體色,此時都呈現繁殖羽,與在台灣看到的冬羽不同。同時也到附近的林道,觀察一些正在過境的林鳥。
第二站我們前往河北唐山市曹妃甸南堡附近的灤南濕地,該處瀕臨渤海灣,是東亞至澳大利亞的候鳥遷飛路線的中途驛站和棲息場所,也是北京師範大學張正旺教授的鳥類研究基地。南堡產石油,產量不多,現已停產,但海邊公路的工程車仍往來不絕,顯然還在建設。我們在張教授學生的引導下,前往濱海灘地觀看大濱鷸、白腰杓鷸、斑尾鷸、灰斑行鳥,而在漲潮時到鹽田觀看到紅腹濱鷸、赤足鷸、鶴鷸、尖尾濱鷸和帶有上白下黃色編號UH足旗的彎嘴濱鷸。此鳥在2023-4-7於香港米埔環志(繫放),2024-4-12 在深圳灣目擊,12天後,2024-4-24在唐山南堡濕地再次被發現。在鳥類腳上環志的功能,就是可以發現鳥類遷移的活動軌跡。此處的鳥類很多,據說正在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世界自然遺產。
第三站我們到鴨綠江口的東港市,觀賞非常壯觀的鳥浪。所謂鳥浪,就是在漲潮時,10幾萬隻群體飛翔,形成波浪,觀看會令人興奮的景觀。這裡是復旦大學馬志軍教授的鳥類研究基地,非常感謝馬教授特地由上海坐飛機來陪伴我們,並為我們講解東港市灘地鳥類的活動狀況。
鴨綠江口是行鳥鷸類向北長途遷移的中驛站,每年3~5月間,來自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的行鳥鷸類,飛越1萬多公里來到此地,在充分補足體能後,再啟程前往西伯利亞或阿拉斯加的苔原產卵,繁殖下一代。馬教授先帶我們到七道溝觀鳥站,這裡不是大眾的觀鳥點,所以能安靜的品賞鳥浪景觀。我們在漲潮時,看到成千上萬的蠣行鳥,隨著潮水的上漲,在空中飛舞,場面令我振奮不已。翌晨,馬教授帶我們到二道溝觀鳥站,這是提供大眾觀鳥的地方。當我們於上午9時抵達時,觀鳥站已經是人山人海。看到海水逐漸漲上來時,遠處的鳥群約有10幾萬隻,不斷地起飛、降落、再起飛,形成一波一波的鳥浪,其壯麗的景象,震撼人心,歎為觀止。鳥群中,主要是斑尾鷸和大濱鷸,其中還夾雜著少數的中杓鷸和灰斑行鳥。
斑尾鷸夏季在美國阿拉斯加繁殖,秋季數以萬計的斑尾鷸,從美國阿拉斯加南部啟程,跨過浩瀚的太平洋,不吃不喝不歇息,不停地撲動翅膀,連續飛行8到10個晝夜,一直飛到新西蘭南島或澳洲東部。單程超過11,000公里。在大遷徙之前,斑尾鷸都會吃得很胖,體重增加約一倍。牠們把脂肪儲存在皮下和腹腔內,這些脂肪就是牠們飛行途中的能量。在補充能量期間,斑尾鷸還會生長出更大的飛行肌肉,心臟的體積也變大,血液更黏稠,這些都是長時間持續飛行所必備的。這種強大的遷飛能力,世界上沒有任何鳥類可以媲比。次年4、5月斑尾鷸北上的遷移路線,與南下遷飛有所不同,路程是由南半球的澳洲東部,先到亞洲東岸黃(渤)海,休養一段時間,補充體能之後,再從亞洲黃(渤)海飛行約4,500公里到阿拉斯加。我們到鴨綠江口東港市灘地觀鳥,就是在觀察這些過境候鳥在灘地覓食,補充能量的情形。灘地的魚、蝦、蟹、貝等食物,必須極為豐富,才能支撐10 幾萬隻過境鳥類的體能,待體能恢復後,才能飛到更北的繁殖地,顯見潮間帶灘地食物的重要性。中國黃(渤)海灘地的開發活動,使潮間泥灘地變為養殖池塘,面積減少了三分之二,大量減少候鳥的食物供給。為了保護遷移的候鳥,中國政府已經下令禁止東部沿海灘地的圍墾開發,並將東港市灘地劃為國家級保護區。
在完成東港市灘地的觀鳥之後,我們前往丹東參觀「鴨綠江斷橋」,這是中國通往北韓的橋樑,在抗美援朝期間,此橋遭到美軍飛機的轟炸,鐵橋在中間斷為兩半,靠近中國這一邊的鐵橋未被炸,還剩下四個橋孔,但在北韓這邊的全被炸斷,沒入江中。戰後中朝兩國決定不再復建,要留給後人記取戰爭的教訓,這座鐵橋被稱為「鴨綠江斷橋」,但斷橋則人潮不斷,現在慕名來參觀的人潮更多,成為丹東一大名勝。然後我們到瀋陽搭飛機經上海回台灣,完成一趟11天的觀賞候鳥遷移之旅。
我們這一趟東亞-澳航道之旅,在條子泥濕地體驗到保護一隻鳥,可保護一個地去的所有生物,同時也繁榮一個城鎮,並發展觀光,促進生態旅遊。在唐山南堡則發現地區開發和鳥類棲地保護必須取得和諧,才能雙贏。丹東東港灘地的過境候鳥,數量龐大,甚為壯觀,雖然已經設為保護區,且有很多民眾和遊客來觀賞,但仍缺乏現場對觀者的解說,讓民眾能更深入暸解保護候鳥的重要性,而不只是觀賞而已。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