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有你的餐桌

發布日期:
作者: 陳欣蘭。
點閱率:820
字型大小:

朋友說,有你在的餐桌很奇怪。
從小梅子就是家裡的必備品,一大甕一大甕的擺在家中角落,我們小時候沒有什麼零食可以吃,嘴饞的時候就會從玻璃甕中舀出一大碗來解饞,吃不完就擱在餐桌上,想到時再捏起一顆含入嘴中。飯前沒胃口時吃一顆、菜餚太鹹膩時吃一顆、飯後去除口中氣味也可以來一顆,單純嘴巴饞想咀嚼食物時也可以來一顆。
酸梅在日本是常見的配菜,日劇中很常出現女主角的便當盒一打開,一顆玫瑰色的梅乾就矗立在米飯中央。可是在台灣酸梅大多用來製成蜜餞,偶爾出現在餐桌也是充當開胃小菜,而且還只是用來增添風味用的小配料。唯獨在我們家,梅子卻是必備的桌上物。爸爸的老家在台南楠西鄉,那一帶山林間盛產梅子,著名景點梅嶺的稱號就是這樣來的。所以我猜想家中固定存放醃梅,應該是爸爸從家鄉帶來的飲食習慣,印象中每次回鄉下奶奶家,沿路林立的梅子雞料理招牌,總讓人看得口水直流。
爸爸醃漬的「爛梅」是茶棕色的,比較偏酸鹹,吃的時候上下顎只要稍稍施力,果肉和硬核立即分離,還真是十足的「爛」梅。爛梅的酸嗆味具有悍娘子獅吼功般的震懾力,一口咬下的瞬間猶如被雷擊般的擠眉皺臉,很少人能接受這樣的味道。爸爸過世後,家中梅子的口味也有了變化,媽媽會加入一些紫蘇葉,製成酸酸甜甜的紫蘇梅,配上醃漬過後的紫蘇葉,更多了一些清爽的口感,漸漸的,脆梅、酒梅也開始陳列在餐桌上。
長大後在外工作,仍戒不了隨時來一口梅的習慣,逢年過節回家總要提走幾罐。後來因為家中人口變少,母親也就不太醃梅子了,不曉得是不是自己嘴巴變刁了,還是母親技術生疏了,我曾幾次吃到不合味的醃梅,那氣味雖然細微但卻容易察覺,前一秒還滿足於幸福的酸甜感,下一秒卻被竄出的陌生味道所驚嚇,幾次下來我漸漸的也少吃家中醃的梅子了。生兒育女後的我逐漸被油鹽醬醋圍繞,每天用心變換不同料理口味,餐桌上擺滿酸甜苦辣鹹,卻總覺得少一味,記憶中的那一味。
少了「梅」味,那股家的味道也就沒了……。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