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水獺

發布日期:
作者: 朱家麟。
點閱率:1,283
字型大小:

歐亞水獺學名Lutra lutra,亞洲小爪水獺學名Aonyx cinerea,水獺學名Enhydra lutris。獺類是海洋哺乳動物中最小的一個種類,是食肉目動物中最適應海中生活的物種。它們在各地俗稱獺貓、魚貓、水狗、水毛子、水猴等等。世界上屬於水獺亞科的13個物種均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中國境內的水獺品種均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2017年春節前,我到金門訪魚,最激動者,莫過於聽到金門還生息有我以為在東海滅絕了的水獺。在閩南,人們還能記著這名字,大半得感謝惠安有個叫獺窟的地方,據說南宋年代,島上水獺時常從石窟爬上船覓食,因以名島。
我能記著它,是每次對付魚刺卡喉,會想起老漁人說法:要有水獺腳爪,順著脖子耙搔,魚刺就會順過來,吞入肚子。
我幼年見過外公保存的一支水獺爪,半尺多長,枯瘦腳脛附滿蓬鬆絨毛,像巫術道具。它和止血的金狗頭、烏黑的熊膽塊,擺在外公暗紫的檀木藥盒裏,森森恐怖。熊膽是早時發燒、甚至是火牙時用來去火的最後手段。金狗頭是蕨類的莖根,上面的絨毛,可以擼下來止血,過一段時間能再長出新毛。
閩南漁民能見到的一般是水獺,全名叫歐亞水獺,習慣躲石頭洞窟或水底,夜間才出來行獵。漁人通常與它和平相處,但曾經有人遇海難、困守礁石,逮它為食。
我和廈門港幾位漁老大聊天,偶爾說起它。阮阿良說,三四十年前,就在廈門灣口不遠的漳浦菜嶼列島,他還見過幾次水獺。有一天,他們延繩釣作業通宵,人困了,在一個小島的東北面下碇泊船。順帶把晚間沒用完的魚餌放島礁上曬乾。
中午醒來,卻看到水獺爬上礁岩偷魚餌,噙在嘴裏,悄悄下水。一會兒又有一隻上來。
那些水獺大小不一,顯見的是一個家族。大者長約兩尺,不過一條大尾巴就占去了一半多。「跟黃鼠狼的模樣差不多。」
它其實就是黃鼠狼的遠親,同為鼬科--或美稱貂科動物。水獺與黃鼠狼不同的是皮色。水獺呈黑灰的深咖啡色,油光閃亮,一上石頭,身上的水暫態就泄淨。
阮阿良說,後來在東山遇有賣水獺肉,仔細看了,原來它有三重毛。外層的油光亮亮的細毛,中間是粗毛,貼身是極細密的灰白絨毛,就像如今保暖內衣的細毛。
獺類鼻孔和耳道生有小圓瓣,潛水時能關閉。它在各地俗名古怪,獺貓、魚貓、水狗、水毛子、水猴子等等。

中國人很早就懂得利用水獺。水獺吃魚兇殘,每天要吃相當於自重兩三成的水鮮。怪異的是它們會把捕來的魚成排陳列,彷彿祭祀。《禮記.月令》說:「孟春之月,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獺祭魚,鴻雁來」。而十月「木葉落,獺祭魚,得取魚。」王安石《字說》總結:「正月,十月,獺兩祭魚。」它似乎一年有開漁與休漁的兩場儀式。
這奇詭習性,變做物候信號。《文字.上仁篇》曰:「先王之法,獺未祭魚,網罟不得入水。」後來「獺祭」被延伸語義,用來嘲笑像我這樣堆砌典故、冗長寡味的文風。
沿海水域的水獺用淡水來洗去皮毛上的鹽,生活地需要有乾淨的淡水環境。且水獺多為穴居型動物,岸邊植被區域對於它們的自我防衛也不可或缺,巢穴選址對環境的隱蔽度要求也高。因此,水獺是淡水生態系統的健康指示種和旗艦種。
它洞穴的高低,也成為人類觀察天氣的指標。《本草綱目》記載:它「能知水信為穴,鄉人以占潦旱」,就如觀察鳥巢能指示季節的風勢與氣溫。
中國馴養水獺最早的記載見於南朝梁《本草圖經》,唐代講鬼怪神異的《酉陽雜俎》自然不會遺漏它。論趣味,同朝張鷟(zhu?椪)《朝野僉載》記載天然:「通川界內有獺,各有主養之,並在河側岸內。獺若入穴,插雉尾於獺穴前,獺即不敢出;去卻尾,即出。取得魚,必須上岸,人便奪之,取得多,然後放令自吃,吃飽即鳴仗以驅之。」彼時人獺尚有互信,不必給它加上頸套。
南朝吳均所撰《續齊諧記》,記述的擒獺秘法,有童話風:魏明帝遊洛水,水中有白獺數頭,美靜可憐,見人輒去,帝欲見之,終莫能遂。侍中徐景山曰:「獺嗜鯔魚,乃不避死。」在木板畫出兩條鯔魚,懸置岸上。於是群獺競逐,一時執得。
閩南漁民至少從隋唐時期起馴養水獺、鸕鶿捕魚。它們為漁戶入水驅魚,此即成語「為淵驅魚」本事。
明代楊慎《觀打魚》記錄說:「石梁水落天波澄,漁人放獺如放鷹。編筠作航來往便,往似飛梭來似箭。蛟潭無極龍客幽,江空獺饑漁人愁。漁人愁,河魴喜,清江一曲孤煙起。」
四川江油,東南亞孟加拉等偏遠地帶的漁戶,目今還使用這生物獵魚工具。

水獺亞科下屬有13個亞種,西太平洋的水獺,按分類說,是歐亞水獺。中國境內的西藏、海南、滇西還存在幾個亞種。
但如今有幾人知道這奇異生靈呢?廈門年輕漁人就沒幾個知道。
萬沒想到,2017年去金門,才知道那裏竟還存留有水獺和小爪水獺。
水獺多穴居,白天休息,夜間出來活動,除交配期以外,平時都單獨生活,善於游泳和潛水,聽覺、視覺、嗅覺都很敏銳,食性較雜,一年四季都能交配,每胎產1-5仔,主要棲息於河流和湖泊一帶,尤其喜歡生活在兩岸林木繁茂的溪河地帶。
我們在金門東部的公路上看到了好幾處警示牌,專程開車陪我們的金門文教人士許能麗說,金門和小金門,發現有許多處水獺生息地,估計有近百頭。
作為曾經炮火耕耘過的戰地,水獺竟存活下來,它們應該是這物種在東海的最後孑遺呢!
金門縣政府在相關部門和學校協助下,陸續在陽明湖等區域設置動物隔離網及動物廊道,以降低水獺突然越路被撞殺。而多處新增水域,都有水獺遷入並繁衍的紀錄。
2017年珠海一篇關於發現水獺的一篇報導喚起了我與水獺重新為鄰的信心。
廣東也曾是我國水獺的主要分佈區。一直到20世紀50年代初期,廣東和海南島收購的獺皮數以萬計,產量幾占全國三成。到了2016年,華南、華東,水獺種群只存於金門島、澳門及香港米埔。
金門每年四月份都會舉辦盛大的「城隍季」,城隍是道教信仰中主管一個城池的地方神,通常選任名人、英雄為護境神靈,當然也有例外,比如福建平和當時為政者王陽明,選了唐代詩人王維來感化山民。2019年城隍季,金門縣在城隍繞境視察裏加入了水獺。金城鎮鎮長說,目的是讓環保理念走出「同溫層」,讓不同代際的人都瞭解和認識,我們需要保護什麼。
日本水獺腿腳很短,能用後腿站立,被認為是大量出現在日本故事裏的河童的原型,被愛媛縣選做該市的動物象徵。但是2012年,日本環境省正式宣佈日本水獺已滅絕。它是日本一度高速工業化的犧牲。
新加坡的水獺也在工業化開發中滅絕,之後隨生態恢復,1998年水獺遊過柔佛海峽重返。這幾年高度發達的新加坡被上百隻大膽的野生水獺佔領。從醫院到社區到公園到街道到人家,不管你在散佈或者城市在舉辦馬拉松,水獺隨意出沒,很多人類被它們可愛的外表迷惑,結果被咬……這幾年當地機構把它們誘捕,轉移到有充足自然資源的秘密地點。有人說,聰明到能越過電網的它們,很難說不會重新回到人類活動區域。
或許有一天,現代漁夫也可以重新馴養水獺做水下生物機器人去捕魚,重回詩意生活呢。不過第一步是讓它們回到生態圈裏。我期待哪一天,能在金門之外的廈門灣其他地方看到它,也許要很久,也許不會太久,就看人類的態度。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