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去哪兒呀!
這裡,有綿延無盡的高粱田,高聳結穗,遮天蓋地比人高,困在田中間,不易察覺。搜救人員和民間團體無畏烈日,聚精會神地操作空拍機,在高粱田上空來回進行空拍。
又一組人馬,前進美人山。
美人山座落在東山前的後方,高度一○七公尺,舊名柳眉山。實際上,兩岸砲戰時代,武器藏於九地之下,開鑿諸多坑道、伏地堡,如今已成追憶。
在國軍率領下,來到坑道口,只見鐵門斑駁生鏽,野草瘋長。眾人拿著手電筒,走進昏暗的坑道,坑內迂迴曲折,彷彿地下迷宮。
全面搜索未見其人,轉眼二天匆匆過,怡仁子女們決然放下工作,紛紛自台灣各地回家找爸爸,他們堅信,阿爸會平安歸來。
一往情深
子夜,網友在臉書社團再次提供,怡仁阿公9月17日下午6時現蹤於金沙鎮公墓後面,附近聚牛成群。
阿富與網友取得聯繫後,思量阿爸對阿母的情感堅貞不渝。阿母葬於金沙公墓,阿爸時不時探望,認真地擦拭阿母的墓碑,並與阿母聊聊天,以解思愁,因此來此不為過。
怡仁阿公的婚姻路,要的不多,想要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因為這樣,夫妻同心,開枝散葉,育有二子六女,希望兒子衣食無憂,取名越富越貴。女兒是用來疼的,中間名皆為美,期望真善美。
有妻子,有孩子,人生如此,夫復何求!
怡仁阿公以為可以過著細水長流的生活,奈何阻重深,妻子五十多歲揮一揮衣袖走了。他的心很痛,自責未盡心照顧妻子,雖然萬般捨不得,但孩子還小,日子要過,化悲憤為力量,堅強地生活和工作,撫養孩子長大成人。
他對妻子的思念未曾間斷,善長畫作的他,親自繪畫妻子的肖像,並裱框起來。畫裡妻子溫柔婉約,齒如瓠犀,螓首蛾眉。
一個人的時候,他對著妻子的肖像傾訴衷情。外出前,他輕聲細語對著肖像說:「等一下,我們一起去沙美買東西喔。」經年隨侍,上山下海。
然而,帶著肖像出遠門有點不方便,女兒們曾婉言相勸:「阿爸,我們一起到台北,看大姐,找阿貴,阿母的相片可否先放在家裡?暫由阿富保管。」
「那就罷了。」怡仁阿公斷然地拒絕。
妻子是他的生命,多麼希望,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他明白,命運留不住最愛的人,但有生之年,也要帶著愛妻的肖像走遍天涯海角。
……
清晨7時,蕭礽權在社群發文:「有善心人士,在9月17日下午6時,看見怡仁阿公出現在金沙公墓後面,開車經過陽翟、西吳、東蕭、蔡店等地方的鄉親,敬請協助。」
不久,軍警民聯合展開第二次地毯式搜索,眾人靠著步行東奔西走,鄰近村落走透透,近乎掘地三尺,仍不見蹤影。
怡仁阿公憑空消失超過七十二小時,四處尋覓,依然一籌莫展。
求神指引
尋找怡仁阿公以來,只要經過村莊,看見廟宇,家屬會停下腳步,進入廟宇,誠心向神明祈求,阿公平安歸來。足跡遍及后浦頭慈德宮、陽翟會山寺、聚源廟、西山前聖侯廟、山西北嶽廟、明王殿及西園棲隱堂等。
家屬深信有拜有保佑,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相信撥雲見日,柳暗花明。
東珩棲堂廟與西園棲隱堂源遠流長,同樣供奉保生大帝和蘇王爺。很久以前,東珩村民有任何疑難雜症,棲隱堂的乩童特別前來協助。因此,情分上依舊請棲隱堂的保生大帝協助,然時空背景不同,村裡沒有乩童為村民解惑了。
金門是典型的宗族社會,慎終追遠,觀念根深蒂固。時至今日,清明春祭,冬至吃頭,子孫特地從外地回來,甚至自海外不遠千里回來,參與宗族祭祖活動。
東珩黃氏來自金沙鎮后浦頭,怡仁阿公失蹤了,家屬自然而然,回祖居地的慈德宮,請神明解惑。夜黑,一行人來到慈德宮,燈光昏黃,神明降駕,乩童直指:「不孝,不孝,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
「凶多吉少,快找,快找。」
「要找,要找,用心找。」
怡仁子女們被懟得汗顏一地,許久沒有回神過來。他們腦海裡出現父兮生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而阿爸一生奉獻給了我們,我們拿什麼奉獻給阿爸,想想確實不孝,心痛自責,無以復加。
走出慈德宮,眾人沉默不語,心裡一片悵然。
……
第五天,太陽依然自東方冉冉升起,明媚燦爛照耀著大地,不因憂心誰而停下它的腳步!對家屬而言,寢食難安,不斷地安慰自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用心找,努力找,這是上天賦予的考驗。
早上,再次展開尋人之旅,重點置於東、西山前廢棄碉堡、東珩後面的高粱田、美人山及戰車連武陵高地等地,這些地方走來走去,找了好幾遍。
鄉親們頂著太陽,登上西山前的山嶺,林間層層疊疊,枯樹傾倒交錯,行路難。忠叔對著蒼茫的叢林,大喊:「黃怡仁,你在那裡?不要再躲躲藏藏了,趕快出來。」
「黃怡仁趕快出來,你兒子明天要上班,快點出來,不要再捉迷藏了。」
怡仁阿公走失至今,忠叔始終陪著侄子侄女們,知道他們焦急、傷悲、自責、挫折、疲憊,但孩子們不說。他認為,此刻他們最需要是強而有力的後盾,厚實的肩膀,還有滿滿的正能量。
他行走在碎石林間,放聲吶喊:「只要找到黃怡仁,再坎坷的路也要向前走。」
「矮房子也要找,連水溝也不會放過。」
「阿爸」、「阿公」、「二伯」、「阿叔」、「黃怡仁」眾人宏亮的聲音,迴盪林間。但,好像無論眾人怎麼叫,沒有回音,就是沒有回音。
中午時分,太陽像個大火爐一般。
鄉親們站在巨石上,遠眺東山前村前綠油油的高粱田,在太陽的照射下熠熠光澤,莖桿挺得更筆直,更波瀾壯麗。思及此,眼前的挫折不是挫折,勇敢面對,愈挫愈勇。
眾人又來到高粱田,四下散開,沿著田間小路,一步一步往前走,用力地喊,喊到嗓子都啞了,力氣用盡了,仍堅持尋找。
……
怡仁阿公個性謙和,利而不害,為而不爭,認識他的人無不尊敬他。他失蹤了,猶如波濤洶湧的海浪,讓整個金門島無法平靜,甚至讓台灣泛起了陣陣漣漪。
因為善良,不管認識或不認識的人,可以幫忙的,都義無反顧地加入救援行列,無法幫忙的,祈禱怡仁阿公平安。
住在陽翟的阿西認識怡仁阿公,今日放假,早上他騎著重型機車,在東珩附近用心尋找。他知道,東珩鄉親下午再戰美人山,然美人山地勢險峻,無人指引,貿然進山,容易迷路,特別前來助一臂之力。
阿西看見,眾人的眼睛佈滿了血絲,滿臉掩飾不住的疲憊和擔憂,真讓人不捨,思忖這些日子以來,大家確實過得很辛苦。他認為有些事玄之又玄,無法用常理判斷,於是提議:「今天晚上到陽翟會山寺,請普庵佛祖指點迷津。」
陽翟村為金門最古老的聚落之一,五代後梁(約913年)王審知派遣陳達到金門管理鹽事,為陽翟的開基始祖。村內會山寺始建於明代,奉普庵佛祖和金王爺為境主,是村民的信仰中心。
華叔對神明向來心存恭敬、謙卑及敬畏,會山寺每月農曆初七開放信眾問事,今日初四,提前問事,應慎重其事,便提醒道:「普庵佛祖要等初七才可以問事。」
可是,時間已不站在我們這邊,不能再等了。
「還要等什麼?等什麼等?馬上,今天晚上6點會山寺。」阿西的聲音帶著凜然霸氣,不容置喙。
傍晚,鄉親們準時到陽翟會山寺,廳堂內乩童容貌雋爽,眉宇儒雅,神色無喜無悲,淡淡地說:「這是黃怡仁的劫數,有人緊緊地握著他的手掌心,將他帶走了。」
家屬問:「現在如何?」
乩童回答:「天機不可洩漏,黃怡仁陷於迷陣之中,走也走不出來。初六才會漸漸明朗,錯過初六,生存的機會就渺茫了……。」又繼續道:「最後由警察找到的。」
自會安寺走出來,大家似乎知道結果,抬起頭,望著漫天的星辰,堅信怡仁阿公平安健在。(五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