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飯桌上的歲月溫情

發布日期:
作者: 艾利克。
點閱率:1,053

  「回來了啊!阿公在樓上,上去跟阿公打個招呼。」一進到阿公家,外籍幫傭熱情地迎接我。我將大包小包的食材放在客廳,交給她整理後,走向阿公的房間。打開房門,看到阿公坐在椅子上,愜意地看著電視,邊吃水果。
  阿公已經八十多歲了。二十多年前,我還在小學時,阿公從教職退休。退休後,他沒有整天待在家裡或出門旅遊,而是每天開車到我們家吃中飯。中午我放學回家,總能看到他的身影。
  在餐桌上,阿公總是關心我的學校生活,偶爾塞些零用錢給我買零食。儘管父母總叫他不要塞錢給我,但他仍常私下把錢塞到我口袋,叮囑我用剩的錢要存起來,不要亂花。
  隨著年齡增長,阿公的身體漸漸不如從前,專注力也下降。自從不再開車後,他來我們家吃午餐的次數也減少了。大學時,有一天中午我去探望他,看到他自己在張羅午飯,簡單的白粥和兩罐罐頭。
  「阿公,你怎麼吃這個?吃太多對健康不好。」我說。「沒關係啦,自己一個人隨便吃吃就好。」他因生性節儉,不喜歡外食,寧願自己簡單煮點,隨便吃吃就算了。直到有次他忘記吃控制血壓的藥,頭暈站不穩在浴室跌倒。可能是跌倒的驚嚇,他有了輕微失憶,無法像過去那樣照顧自己。經過一番思量,大家決定請一名外籍幫傭來照顧他的生活起居。
  起初他很反感,不想與外人同住,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說服後,他終於妥協了。有了外籍幫傭後,他的主食依舊是白粥,但配菜從罐頭變成了現炒青菜、煎魚與雞湯。
  在外傭的細心照料下,阿公的記憶和身體狀況逐漸好轉。我每個月去探望他,順便帶些他喜歡的食材交給外傭料理。餐桌不僅是吃飯的地方,更是聯繫感情的橋樑。儘管阿公已經不再出現在我們家的餐桌上,但我們仍用其他方式關心著他。偶爾,我還會想起他來我們家吃中飯的情景。對現在的他來說,比起美味的飯菜,他人的關心或許更加重要吧!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