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快樂的農園生活

發布日期:
作者: 劉紡菱。
點閱率:1,203

已至大暑,氣溫高溫炎熱,由於地球暖化,所以不再有古人所說的「土潤溽暑」。
午後,太陽藏匿在雲朵隙縫之間,露出詭譎的光芒,不久之後,便形成一片火燒雲。山腳下的村子,隱隱約約傳出收音機裡播放出收訊不良的颱風消息。
然而這幾天一直都是晴朗高溫炎熱的好天氣,白面秧雞也連續好幾天派來代表,一股腦的從樹枝上俯衝至吉野阿公平日澆灌花木的儲水池內,吉野阿公見狀,趕緊把牠從池子裡撈上岸,牠似乎很不領情的一直對著吉野阿公叫囂,然後猛撲著翅膀,不一會兒又飛回了天際。
突然間遇到了這種情況,吉野阿公也很無語,只好繼續頂著烈日,手持一綑鐵絲和工具,露出黝黑的雙臂,在酷日下,穿梭在各個棚架上,忙著檢修園子裡的棚架和整理著枝葉。
因為收音機裡的氣象報告,不斷的傳出原本海上的熱對流擾動,已經發展成中度颱風,有可能更進一步的轉為強颱,直撲東部地區,所以吉野阿公,不得不加緊趕工,將所有的棚架加強固定住。
就在他還未完全固定完棚架時,天氣便即時轉為狂風驟雨,農園裡好多泥窪之處,都已經開始積水。他的妻子芳子阿嬤,迅速的從屋內跑出來,將晾在外面的衣物全都收進了屋內,還放聲大喊著吉野阿公,要他趕快進入屋內避風雨。
到了夜晚風雨更加劇,吉野阿公一直在客廳裡來回踱步,他嘮叨的對妻子唸著,擔心果菜園內會不會有嚴重的農損?
芳子阿嬤一直勸阻著他:「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人平安無事,就算有農損,也可以重新再種植,千萬不要冒著風雨去巡視果菜園。
這一夜,吉野阿公,都在失眠中渡過,第二天清晨,颱風轉向,他急忙的跑去察看果菜園,索性園子裡一切都完好,只有地面上堆積了一些殘枝落葉,並沒有發生什麼重大的災情,讓吉野阿公終於可以放鬆了心情。
但在村子裡的村民,卻不能理解,為什麼學歷這麼高的吉野阿公,要來村子裡從事天災風險很高的農業工作,而不留在都市裡繼續做白領階級的工作?而他剛開始學習做農活兒時,非常的認真,甚至體力也不輸給村子裡的農夫,大家都在猜測他,是不是以前是個農家子弟?
除此之外,他還會親自開著怪手,先是整地、後是搭建木屋,最後他和他的妻子芳子阿嬤,一起把屋子粉刷成彩虹屋,完工後再去申請水電和門牌號碼,他們夫妻就這樣落戶於山腳村。
在這個村落裡,僅有十幾戶的居民,居住在這裡,雖然人煙稀少,鄰居之間卻十分的守望相助,村子裡的土地非常的肥沃,無論種什麼作物都能豐收。
而他們夫妻倆選擇了這裡,又一直都不畏懼偏鄉生活的不易和將來老來就醫的困難,就是下定了決心,想從都市搬到農村裡定居,只為了年輕時種下了一個夢想,他們嚮往著國文教課書中:「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園田生活。為了實現夢想,所以打造了一座屬於自己的農園。
這座農園,吉野阿公常笑稱它是「隨緣農園」,一開始並沒有種植計劃,只是隨興的試種著自家自給自足的食用蔬果,後來因為產量豐碩,自家食用不完,便和鄰居以物易物,彼此交換著食用,沒想到深受好評,也增加了吉野阿公對耕種的信心,經過一段時間後,在鄰居的幫忙和建議之下,除了慢慢增加了栽種的面積,還全面改成有機耕種,並參予契作,提供安心蔬果給市場的消費者。
芳子阿嬤從年輕時,就一直是夫唱婦隨的婦人,每天一大早除了忙著整理蔬果之外,閒暇之餘,還要到園子裡的畸零地-「芳子阿嬤密境花園」,去除草和鬆動泥土,然後播下花卉種子,到了農閒時,畸零地上,先是會開出波斯菊,後是綻放出比臉還要大的向日葵,隨風搖曳,常常招來不少的蜜蜂和蝴蝶採花蜜,也讓路過的民眾忍不住拿起相機,拍著蔚藍的天空配著農園裡的花卉、彩虹屋和風車,彷彿置身於國外的風景區。
沒想到這個意外的效果,讓吉野阿公興起了想蓋一座池塘的念頭,於是他利用大小不一的石頭砌成了人工池塘,池塘邊,還用木材,特別釘製了一塊愛心造型的木牌,上面寫著:「鵝家邦池塘」,裡面飼養著一對大白鵝,這對大白鵝,不久之後便產下了四個鵝蛋,而母鵝卻不樂意孵蛋,四處在園子裡嬉戲遊盪,讓吉野阿公十分的忿怒,只好把鵝蛋帶去鎮上,利用人工孵化的方式,孵出四隻小鵝仔,這下子可樂壞了吉野阿公,他每天叮囑著芳子阿嬤,要定時餵食「鵝家邦」的小鵝,就像照顧著自己剛出生的小孫子一樣。
幾年過後,農場的經營終於穩定下來了,吉野阿公又在農場的四周種植許多樹木,還增建了露營區、民宿園區和戶外咖啡館,完工後,吉野阿公過去在北部的老同學得知消息後,便紛紛的來參觀,後來還常常不定期的在農園裡舉辦同學會,成為大家新的聚會場所。
吉阿公常對大家說:「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必醉倒。」大家在農園裡,要盡情的吃喝歡唱,如果到了夜晚還意猶未盡,就加開營火晚會,品嚐著燒烤和暢飲著各種酒類,就在酒酣耳熱之際,大家都迷迷糊糊時,便有人提議,比賽數天上的星星,數著,數著……大家便都睡著了。
這些青少年時期就和吉野阿公相識的老同學,如今都已經步入了遲暮之年,吉野阿公和他的老同學們每逢酒醉時,都會共同說一句老詞兒:「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這也道盡了老年時,應當及時行樂,活在當下,因為來日未必方長。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