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兒時中秋懷想

發布日期:
作者: 吳家箴。
點閱率:1,190
字型大小: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每當拜讀蘇軾這闋〈水調歌頭〉,總會聯想到中秋佳節,尤其是兒時的中秋,畢竟「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自然是兒時的中秋情味最深濃。
時下中秋節,經過商人廣告的炒作與催化,讓秋節氛圍「節未到,聲先到」,試看大賣場、便利商店的烤肉器材食材,一應俱全;琳瑯滿目的禮盒,應有盡有。中秋節似乎已質變為「烤肉節」、「送禮節」,來到無肉不歡、無禮不敬的地步。
回顧兒時年代,生活貧困、物資匱乏。沒人烤肉,沒有柚子,只有傳統月餅,月餅就是團圓的象徵。父親固定搬出桌椅,在天空地闊的門口埕歡度美好的中秋夜,我們一邊品嚐月餅一邊欣賞皎潔的明月,聽著父親講述「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的傳奇故事;母親擺著一張小桌子,放上月餅等供品,開始焚香祭拜「月娘嬤」,祈求月神保佑小孩順利成長、一家平安吉祥。一旦小孩不慎手指月亮,母親立即牽著小手對著月亮拜唸:「月娘嬤,恁是兄,阮是弟;毋通舉金刀,割阮的金鉤耳。」祈求月娘嬤寬恕小孩的無知與無心之過,否則耳朵會裂傷流膿,讓我對月亮戒慎恐懼、畢恭畢敬,不敢用手指指著月亮!這應是一種由敬神轉化為敬人的教育,教導小孩以禮待人,切勿對人指指點點。
當年月餅種類不多,以透明玻璃紙包裝,月餅上放置一張齒狀圓形的「月餅紙」,由於口味不同、廠商不一,形成各式各樣的精美圖樣,小學生爭相收藏,或帶到學校交換有無,廠商每年設計不同圖案,造成一股收藏風潮,記得當年貼滿一本,惜已遺棄!當年的月餅禮盒都以八角形硬紙盒裝置,內襯五彩繽紛的細絲帶,送禮相當體面。
有關中秋的謎諺,金門同樣不缺。記得兒時有則童謎:「天上有個寶;有時像圓鏡,有時像眉毛;太陽一出他就跑。」道出月亮的陰晴圓缺。起初新鮮,久了濫調,無人再提,已成古董級謎語。在俗語方面:「八月十五,關門閂戶。」泉州諺語:「食中秋,厝內勼(縮)。」每到中秋,「天階月色涼如水」,家家戶戶關緊門戶,厝內勼燒,告誡秋天過半,天候轉涼,宜多珍重。然而母親說:「六月立秋緊溜溜,七月立秋流秋油。」今年是農曆七月初四立秋,即使中秋來臨,在秋老虎的發威下,恐是汗流浹背。又說:「月驚十九,年驚中秋,人驚卌九。」意同「年怕中秋月怕半,人怕卌九歲怕寒。」不論時序或人生,皆已逾半,感嘆時光匆匆,一去不回,「年到中秋日過半,人老不能轉少年。」年紀愈大,感觸愈深!
中秋節歷史由來已久,是我國傳統民俗的重大節日,所謂「月圓人團圓,人月兩團圓」,趁此皎潔月色,全家聚首,促膝賞月,人間美事。金門中秋節最大特色民俗是每年的「博狀元餅」活動,據說已有300年的歷史,惜因戰地政務期間嚴禁賭博而中斷,近年政府為弘揚傳統民俗、發展觀光,於民國94年李炷烽縣長任內首次恢復舉辦,迄今已邁入第十九年,且賽況一年比一年盛大。
「一年容易又中秋,月自團圓景自幽。」正是秋空高朗、秋色宜人、丹桂飄香的時節,與其徒嘆歲月無情,不如趁此良辰美景、佳節當前,好好觀景賞月吧!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