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儀許族懿德垂世的許孺人鄭孟姬
梁韻書,字蓉函。適侯官副貢生許濂。父為太常寺卿梁上國(1750~1818,字斯儀、九山,乾隆33年中舉人、40年進士。嘉慶12年升任太常寺卿)。母許馥荃。伯父梁澤卿、堂姐梁賦茗著有《臥雲樓詩草》、堂兄梁章鉅(1775~1849,字閎中、茝林,嘉慶進士,官至江蘇巡撫,有《藤花吟館詩鈔》等著作),姐梁符瑞(字紫英、丈夫為湖北天門縣知縣龔豐谷,著有《崑輝閣稿》,妹梁秀芸(也有詩作,並與姐姐們唱和)。長子許雲銑,咸豐15年舉人、次子許雲鑲(附貢生)、三子許雲鏞(太學生)。個人著作:《靜庵詩文草八卷》、《影香窗詩稿》。
梁章鉅對堂妹梁韻書敘述如下:
梁韻書,蓉函九妹,為九山公次女,適侯官副貢生許濂。九山公三女,皆能詩,而蓉函為之冠。工繪事,善鼓琴,於詩用力尤專。隨宦京師時,每陪諸昆季作八韻試律,雜之館閣名篇中,幾莫能辨。間作小文小賦,亦深得騷雅之遺。嘗隨妹婿許蓮叔明經,重遊遼瀋,依蓮叔之從父畫山邑侯署中。畫山本詩壇老宿,蓉函從蓮叔後得其指授,又獲山川之助,故所作益工。吾鄉女士,當首推之。著有《靜安吟草》,索餘序言。餘謂「蓉函精進未已,愈唱愈高,似宜假以時日,俟其大成,再當操鉛槧相從,此時正不必汲汲也」。
蓉函先隨九山公及許太淑人宦游遼瀋,後復隨其婿依畫山叔翁於承德邑署,故集中有〈重山出海關詩〉。如此壯遊,而屢得之閨媛,蓋天所以顯其詩,而成其名也。詩之後半云:「憶昔隨親作壯游,旌旄過此無遮留。飽看塞外蒼茫景,那解人間羈旅愁。山光海色供吟筆,謝庭清暇詩無敵。今日鴻泥換舊痕,山川覿面猶相識。塤篪迢遞千山隔,棣華賦罷情何極。故鄉更在天一方,夜夜夢魂歸不得。樊籠鎩羽難奮飛,愧作當年丁令威。」自注:〈丙寅游瀋〉詩有「他年丁令化鶴來」句,竟為此日重游之兆。「卻羨度關數行雁,往來只趁高風便。」筆力夭嬌如游龍,是為稱題傑構,「玉臺」中詎易有此。
對堂妹梁秀芸敘述如下:
梁秀芸,十一妹秀芸,為九山公第三女,適國學生陳兆驤,早卒。少嘗受業於余,工繪事,亦善為詩,與諸姊唱和,獨能作豪壯語。〈出山海關〉云:「海光時動壁,城勢欲爭山。」〈永安橋大雪〉云:「人疑騎白鳳,寒欲透華貂。」〈渡巨流河〉云:「倒影萬峰環北鎮,急流千里接東瀛。」〈出都作〉云:「京國陔蘭近十霜,閩雲回首轉蒼茫。今朝忽唱歸來曲,不道還鄉似別鄉。」時九山公全家皆在京師,獨秀芸隨婿南去也。
孺人鄭孟姬次孫女許福祉,自號夢槐老人,閩縣人,醴陵縣知縣蘭臬先生齊弼之配,河南府知府北瀛太守齊鯤之母,許馥荃之胞妹也。生長名門,通詩禮,然雖喜吟詠,而從不存稿。晚年家遭多故,乃偶藉詩以寫哀忱,讀者傷之。有《玉尺山堂存稿》。〈戊寅哭鯤兒〉云:「敢言無德亦無愆,有子難留送暮年。豈是前因我缺憾,避人含淚問蒼天。二十餘年瞬息過,與兒聚少別兒多。歸來尚擬能終養,天不由人喚奈何。銘恩勒石建生祠,今日真成墜淚碑。寄問洛陽諸父老,去思何以解哀思鯤兒守豫郡,頗有惠政聞。歸裏時,有建祠勒石以紀者。池館淒涼畫掩扉,春寒料峭懶呼衣。從茲老病無人問,一對遺容一淚揮。」〈送鯨兒公車北上〉云:「汝兄棄我歸泉路,獨汝承歡牽我衣。今日又辭慈母去,出門難免淚頻揮。收拾琴書上帝鄉,槐花黃後杏花香。公車一路尋常事,偏我離兒最斷腸。」鯤兒妾玉麟盡節自經,弔之以詩云:「酸風吹面鎖雙眉,蠟炬無光冷畫幃。望帝不歸春已矣,杜鵑啼落碧桃枝。」「四千里外離桑梓玉麟河南人,十五年華賦氾沱。死別生離終永訣,家山何處白雲多。」〈哭孫女祥宜寄示孫婿何伯雅〉云:「前身合是掌書仙,環佩珊珊入九天。二十年來渾一夢,春風零落翠花鈿。」「四載于歸鼓瑟琴,無端玉碎與珠沉。懸知騎省悲秋後,又合神傷動苦吟。」
齊鯤,(1776年-1820年),齊弼、許福祉子,字澄瀛,號北瀛。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住玉尺山房。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舉人第二名,嘉慶六年(1801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嘉慶十二年(1807年)出使琉球,充任冊封琉球正使,閏五月十七日安抵琉球那霸港,國王按慣例設七宴款待。後與副使費錫章合撰《續琉球國志略》。嘉慶十四年(1809),誥授中憲大夫翰林院正一品銜。嘉慶十七年(1812年),外放洛陽,任河南府知府。嘉慶十八年(1813年),河南大旱,齊鯤捐俸賑災,廣設粥廠。嘉慶十九年(1814),調往雎州治水。著有《東瀛百詠》。有子齊祥慶,女齊祥棣。
觀《閩川閨秀詩話》卷三收錄詩詞,均為進士梁章鉅家族婦女為主,共收錄十五位梁家女詩人,以王太夫人(章鉅母)、許太淑人馥荃(章鉅叔母)、鄭夫人(章鉅妻)、梁九山(章鉅叔)之女符瑞、韻書、秀芸三女、章鉅女蘭省、蘭臺、梁澤卿(章鉅四兄)女賦茗、蘭芳、金英三人及其孫女瑞芝、梁蘭笙繼室周蕊芳(梁蘭笙,章鉅十弟)與其女佩茳與楊美𦤑章鉅三子恭辰之婦)等十五人。另孺人鄭孟姬、許福祉(許馥荃胞妹)、梁韻書女許還珠、許繼蘭二女、林炊瓊(韻書夫許濂側室)、趙玉敏(韻書媳婦)、齊祥棣(韻書女弟子夢愧老人許福祉孫女)等詩詞皆有收錄。
自明朝以來,福州梁氏家族雖家境拮据而不廢詩書,連續十五世出秀才。清乾隆 29年(1764),五十多歲的梁章鉅祖父梁天池、字劍華,率領四個兒子同赴科場,令主持科試的紀曉嵐大為感動,稱讚梁家是:「閩中巾卷世家,以長樂梁氏為第一」。並手制「書香世業」之匾額予以表彰。在福州這一梁氏支派,明清兩代簪纓不斷,有五位進士,十位舉人。梁章鉅一家子孫三代相繼出了兩位進士、四個舉人,真是科舉世家。
進士榜
梁上國,乾隆四十年(1775年)乙未科進士,劍華四子,許馥荃夫。
梁運昌,嘉慶四年(1799年)已未科進士,章鉅堂弟。
梁章鉅,嘉慶七年(1802年)壬戍科進士,贊圖(上治)子。
梁逢辰,道光五年(1825年)亞元,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辛丑科進士,章鉅長子。
梁章鋌,光緒三年(1877年)丁丑科進士。
舉人榜
梁贊圖(上治)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戊子科舉人,劍華次子。
梁上泰,乾隆三十年(1765年)乙酉科舉人,劍華三子。
梁際昌,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甲寅科舉人,上寶長子。
梁雲銑,乾隆六十年(1795年)乙卯科舉人,上國、許馥荃長子。
梁雲鏞,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乙卯科舉人,上國、許馥荃三子。
梁丁辰,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科舉人,章鉅次子。
梁恭辰,道光十七年(1837年)丁酉科舉人,章鉅三子。
梁光辰,道光十七年(1837年)丁酉科舉人,上國、許馥荃孫。
梁映辰,道光十九年(1839年)已亥科副貢,章鉅四子。
梁俊年,同治元年(1862年)壬戍科舉人,章鉅孫。
福州梁氏家族,代代詩書傳世,科考功名連連,真是人才濟濟,為地方美談。難怪昔日清代名臣林則徐讚歎曰:「吾閩望族」、紀昀稱「閩中巾卷世家、以長樂梁氏為第一」、「書香世業」。縱觀梁、龔家族的興盛,成為地方的望族,都有許家孺人鄭孟姬教子育孫的影子,在其詩書傳家的教養下,子孫不論男女,皆能依訓承襲,在詩書、科舉功名上永續發展,佔有一席之地,實為母儀許族、懿德垂世,永遠讓後人尊敬與懷念。
(下/稿費贈金門家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