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連載】雙鳳玨
燕政賢與黎鉞在碼頭打退了衙役,露了行藏,無法再尋客棧歇宿,他隨行有一隻驢子當坐騎,割斷了黎鉞綁縛後自行騎驢上路。黎鉞無處可去,只是跟著,他不過二十一、二歲年紀,初生之犢,腳下不停,口裡也說個沒完,說來說去不過是三國、水滸裡的英雄好漢,如何替天行道、濟弱扶傾之類,滿懷希望在加入義軍之後能做一番事業。燕政賢卻甚是沈默,少有說話。不久尋到一處廢棄小廟,露宿荒郊,權且過夜。
當晚二人在廟中升了火,燕政賢掏出乾糧、飲水分給黎鉞,解下了竹笠,火光下黎鉞方才見到他右頰上一道刀疤,自眉角斜劃至耳垂。燕政賢見黎鉞盯著他的傷疤看,微微一笑,道:「你想問這傷疤怎麼來的?」
黎鉞憨憨地點了點頭。
燕政賢以木棒撥動柴火:「說來話長。人在江湖行走,誰能沒有個仇家?恩仇恩仇,有恩報恩,有仇報仇。恩將仇報固然不是東西,若有仇不報,亦枉為人。小朋友你初涉江湖,我且送你一句話:『知人知面不知心』,親如兄弟之人也有背反之時,『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曹參議這句話說得再對也沒有了(語出明朝天啟二年,廣西右參議曹學佺)。這疤……正是那喪盡天良,賣友求榮的狗官,九江知府蘇洋害的。」當下約略地把三年前如何託付友人一家給蘇洋,而蘇洋卻密報給錦衣衛,以致韓氏一家被害,而自己刼獄不成,臉留刀疤,妻子重傷身死的情事簡略說了。
「這蘇洋果真不是東西,光看他縱容自己小舅子胡作非為,就知道絕不是好人!」黎鉞恨恨地道。「難怪你要問官差他是不是從別的地方來,我所知道,他原來不是九江本地人。恩公那你接下來要去找他報仇嗎?」
「這個自然。我找了他三年,如今知道他在九江當官,哪有不去尋他晦氣之理?」
「只是那衙門戒備森嚴,恩公你若要報仇,可得小心。」
「這個我自理會得。」(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