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當代加華詩選》看見加拿大的風景與時事

發布日期:
作者: 徐望雲。
點閱率:1,405
字型大小:

自五四白話運動帶出的白話新詩風潮,發展到1949之後,在兩岸開始分流,又發展到今天,呈現了不同的美學風貌,一首詩擺在你面前,不告訴你作者,大概也能猜得出作者來自哪一岸。原因方方面面,這裡不擬深論。
但在海外,由於近二三十年來,來自兩岸三地的寫作者匯聚在一起,藉著作家協會相聚,將不同的寫作風格揉合在一起,呈現的風貌相對原居地就比較多樣。
其中尤以北美佔大宗,在北美,美國自然是領頭羊,在加拿大,也有一片天。
加拿大華裔作家協會最近出版了一本由會長陳浩泉主編的《當代加華詩選》,匯整了近年加拿大華文詩壇的詩人作品,值得向讀者介紹,俾便對加拿大華文詩壇有更多了解。
●加拿大華人詩壇簡史
大概在19世紀初期或中期開始,加拿大就有華人活動的蹤跡了,當時加拿大還沒有獨立,美加邊界不分明,很多華人是從美國隨著淘金熱潮到達加拿大,目的也是為了淘金。
1867年加拿大建國後,1881年至1885年間,加拿大政府為了打通東西的孔道,開始興建用來連接渥太華及加拿大西部的既有鐵路,需要徵用大量人力,通過仲介公司向中國東南沿海找了不少華工,鐵路完成後,聯邦自由黨政府,通過1923年華人移民法案,完全禁止了華人移民。華人自此成為加拿大唯一被拒的族裔。
二次大戰時,不少華人子弟主動參戰,戰後贏得加拿大社會認同,華人才慢慢站穩。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終身教授、加拿大華裔作家協會創會副會長梁麗芳在《當代加華詩選》序裡也細述了華文詩人在加拿大的足跡。
康熙年間,已經有零星的華人踏足加拿大溫哥華島。
1858年,菲沙河與湯臣河(Thompson River)發現金礦,大批華人接踵而至,中華文化也隨著他們流入加拿大,並以唐人街為軸心開始散播。華人是帶著古典詩上岸的。早期華人入境手續如有問題,會被羈留在維多利亞市一座華人稱為「豬仔屋」的大樓,為了抒發離鄉背井前途未卜的焦慮,他們用筆墨在牆上寫詩。1970年代,維多利亞市政府拆樓時,發現牆上的墨跡,於是請維多利亞大學地理系黎全恩教授來辨認。黎教授把這些古典詩抄錄下來,譯成英文發表,成為早期華人文化在加拿大的重要文獻,其意義可媲美舊金山天使島的華人詩作。
晚清時期,詩人政治家黃遵憲(1848-1905)在1882-1885年間,擔任駐舊金山領事,兼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事務。他曾到維多利亞市,並曾與該市的華人詩社同仁有詩作唱和往還。百日維新失敗後,康有為(1857-1927)獲英國政府支持,1899-1904年間先後羈留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兩三年,留下詩作三十多首。流亡日本的梁啟超(1873-1929),1903年春到訪溫哥華兩個月並演講,給華人社區帶來文化思想上的衝擊。
1960年代後,開始有台灣詩人陸續移民加拿大,特別是聞名兩岸詩壇的創世紀三大巨頭之二的洛夫和瘂弦在1990年代也先後移民加拿大,都住在大溫哥華,對推動加拿大的詩業起了很大的作用。
如今雖然洛夫已辭世,弦也因身體日衰而疏遠了加拿大詩壇,但加拿大華文詩的寫作風氣在他們的澆灌下,仍然生氣蓬勃,這本《當代加華詩選》算是當今加拿大詩壇的總盤點。
●有景有故事
這本詩選集以加拿大華裔作家協會為圓心,共收入44位加華詩人的作品,其中34位為詩人會員,10位為會外詩人,詩人們分別來自加拿大東西兩岸。
編委會成員是陳浩泉、梁麗芳、任京生、陳華英、韓牧、沈家莊、汪文勤、青洋。
讀者在這本詩選中,除了可看到加拿大的華文詩風,也能看到加拿大在風土人情乃至政治社會的一些面貌。
例如,陳浩泉的〈萬年冰川〉,寫的就是知名旅遊勝地阿爾伯塔省的冰川(在Jasper和Banff之間):
晨曦中
雲霧調出四層顏色/--白、灰、紫、彤/然後滲和、漸變/織成峯巒的面紗//
朝霞下/森林山野長出四層顏色/--黛、靛、藍、綠/然後浸潤、皴抹/
長成一幅泠峻山水//
萬年的哥倫比亞冰原/從晨曦中朝霞下/從亙古的洪荒/緩步而來//
在這片造物者鑄就的/三百呎厚的冰緞上/藍色的山魂躲閃於/縫隙冰洞的水間//
漫步在萬年冰原/擁抱一百個世紀前的朔風/喝一口百年的冰川水/
我們從史前走到今天!//
陳浩泉寫的冰川是加西風景。
台灣移民多倫多的女詩人傅詩予的〈船要過水閘〉,則是加東風景,該詩有個副題「記加拿大安省彼得堡市二十公尺高的升降水閘(lift lock)」。彼得堡(Peterborough)離多倫多125公里,讀傅詩予的這首詩前,不妨先簡單了解一下這水閘。
憑藉一個川特塞文運河(Trent-Severn Waterway)的流通,彼得堡有著歷史悠久的的水上運輸業。有100多年歷史的彼得堡大型提升式水閘門是世界上最高和最大的水壓升降閘門,也是水利工程史上的奇觀。早在百年前,工程師羅傑士(Richard B. Rogers)為了讓運行在歐頓納比河上下游間的商船通關更為便捷、快速,設計出這個以純水力作動力、雙河槽的船舶升降系統,只要一邊河槽托著船隻降下,擠壓的水流向另一邊,就能輕易把另一河槽與船隻抬起。
它於1904年完工啟用,直到今天,它仍順暢運作著,船隻完成升降通行只要十分鐘:
十九世紀的太陽划著獨木舟過來/微笑的問著筏木工人:/「為誰辛苦。為誰忙?」/「為要裹饑,為要驅寒」/筏木工人微笑的回答//
為要驅寒/大雪前,得運木材過江湖/為要裹饑/河凍前,得取回皮毛魚肉/
還要拚命鑿河,才能貫穿幸福//
二十世紀的月亮彎著腰/運河上,照見自己窈窕的身材/微笑著對筏木工人說://
「這面做了一百年的鏡子真不錯,/我要到每個水閘上逛逛。」//
二十一世紀的星星閃著暗碼/微笑的問著遊艇:/「打扮得這麼漂亮要去哪?」//
遊艇說:「筏木工人都上了高速公路,/怕寂寞,我得努力招攬遊客。」//
船要過水閘,日來兼程月來泊/戴著桂冠的彼得堡水閘/總撈走全球雲集的讚嘆/一升一降,篤實腰幹/日月星輝間訴說著歷史//
傅詩予這首〈船要過水閘〉,以筏木工人與船(獨木舟、遊艇)的對話,寫出詩人的讚嘆,別具新意。
除了風景之外,陳華英的〈給〉,則是一段對加拿大難民政策的靈魂回應,它有個副題「聽海的敘利亞小孩」:
你─伏在沙上/翹起還繫著尿布的屁股/耳朵緊貼著起伏的海潮/是聽著大海親切的呼喚?/是聽著寄居蟹快樂的低語?/還是細聽海螺吹起了和平的號角?/我看不到你的臉啊!/是哭?是笑?//
尖削的海風颼颼的迴響著你的話語:/我害怕家園連天的炮火/我害怕街上牆崩樑裂的巨響/我害怕鄰居們淒慘的呼號//
我只願把耳朵深深的埋在沙裏/去追尋媽媽那久違了的搖籃曲//
啊!聽海的孩子/但願我能輕輕的抱起你/放在柔軟舒適的小床上/燃起旺旺的爐火溫暖你冰冷的身體/讓甜夢穿越殘酷的戰火陪伴你//
陳華英在後記裡指出了這首詩的背景,其實也是一則當年轟動全加拿大的新聞:
2015年9月2日凌晨,兩艘小船,載滿逃避敘利亞內戰戰火的難民,向希臘駛去。不幸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傾覆沉沒。多人葬身怒海,包括五名兒童。第二天,一個三歲的小孩,被發現伏屍海灘上。直到今天,敘利亞內戰仍然繼續,類似的慘劇仍然上演,25萬敘利亞小孩仍然面對著戰爭的恐懼和死亡的威脅。
死掉的三歲兒童名叫艾蘭‧庫迪(Alan Kurdi),當時其家人試圖前往加拿大,但加拿大公民及移民部拒絕了他們的要求(也有部分原因是土耳其當局拒絕其出境簽證)。
庫迪的死亡和更廣泛的難民危機立即成為2015年加拿大聯邦大選的一個議題,本來執政的保守黨也因庫迪的死而飽受指責,進而在當年的大選中敗給杜魯多(Justin Trudeau)領導的自由黨而下台,成為在野黨。
加拿大是個移民大國,固然有很多移民是在原居地帶了一大筆錢到加拿大享福或養老,但更多移民則必須與生活展開肉搏,即使來自英語系國家(在亞洲如菲律賓、新加坡、印度,都把英語做官方語言),也有學經歷不被接受的問題,如果來自非英語系國家,生活的挑戰更大……。
這種移民苦況在徐望雲的〈生存〉也有表現:
超市那北大才子開門請進,邊逛邊看/你在冰庫取了包清大博士精心製作的/滑豆腐,點了企業老闆的魚走向櫃台/等待大樓總工程師為你結帳,你撥電叫車//
真幸運這回,司機可是心臟醫學權威……//
後記中提到:「由於移民學經歷的認證在加拿大仍未完善,加上語言的問題,導致來自非英語系國家不少具有高級學經歷的移民,到加拿大只能從底層工作做起。最後提到的心臟醫學權威是真有其事,一個來自俄羅斯的醫生,因為語言的關係,來到加拿大,只能開計程車謀生。」說明了加拿大移民社會的現實面。
另外,除了自由新詩之外,選集也收錄了一些舊體詩詞。
例如陳良的〈溫哥華中山公園/水榭秋光〉寫溫哥華唐人街那具有蘇州園林風貌的中山公園:
濃綠叢中乍見紅,秋光初露小芳叢。/井欄寂寞黃昏後,淡淡幽香淡淡風//
●超越文學的詩選集
成立於1987年的加拿大華裔作家協會,37年來,除了線上線下活動外,也出版了近30本的文學書籍,這本《當代加華詩選》收羅的作品不限會員,允為加拿大華文詩壇等比例縮影,且內容多樣,也如同加拿大社會的微型樣貌,價值已超越了文學本身。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