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城南舊事 ──表哥與爺爺的酒

發布日期:
作者: 如言。
點閱率:1,040
字型大小:

1
爺爺離世的時候,是我臨上小學那年的事了,奶奶的人生則早半年謝了幕,所以我對兩位老人家的記憶並不深刻,加上一直以來,父母親也諱莫如深的、鮮少提及前一輩的陳年軼事,尤其父親更是如此,以此之故,爺爺奶奶留給我的印象,僅僅是一些些零散、破碎而又遙遠的片段,和老家改建前,掛在牆上的那兩張遺照。
我不清楚父親沒有提及爺爺奶奶的一些往事,是緣於沒有甚麼可說性,還是父親選擇放在心裡,所以不願言說?初記事伊始,鄰里人家有白事的時候,總會聽聞家屬呼天搶地哭嚎的聲音,及至漸長,又聽聞說,哭嚎是在哀傷著親人沒了的同時,也心酸著沒錢辦理長輩的後事,而父親不願提及的這些過往,是不是兩個原因都兼而有之呢?我偶而會這麼的想著。
爺爺留存在我腦海裡,記憶所及只是他中等的身材和顯瘦的骨架,略為凹陷的臉頰、還有滿臉千溝萬壑的皺紋,讓外表看來的他,比實際年齡大了一些,至於爺爺拿手的製犁和竹編的手藝,似乎也被他好酒的名聲給掩蓋下去,而顯得微不足道,學前拿著碗在村裡小舖幫他打酒、抑或爺爺酒後頭下腳上,抱著稚齡二姐的這些談資,都是從母親偶而的言說、或鄰里間口耳相傳得來,但這些似曾相識的影像,時至今日,總是那麼模糊的存在,彷彿一覺醒來,就忘了夢境一般的無可捉摸。
父親離世後,整理遺物時,在置物箱裡看到一個竹編的小提籃,含提把大約十來公分的高度,籃子四框及邊高則是五六公分的大小,漆著黃褐亮光的色調;母親在我上小學時說,我出生時,爺爺見到傳家有後了,開心的,特別手編了這個方形的小提籃,好在滿月的時候送給我,說長大一些了,可以在竹籃裡裝些花生吃,高中畢業前,母親總要我把小提籃保管好,「爺爺親手編製,因為你是長孫才有的」,母親這麼說。後來我負笈離家,長年在外奔走,早忘了爺爺生前給的這份心意,直到精緻小巧、手工細膩的提籃,再度映入眼簾的當時,悚然一驚的發現,爺爺離世忽忽已四十幾個年頭了。
雖然對奶奶印象跟爺爺一樣也是極少,但和藹的她,對我總是一副慈善的笑容,盤著的髮髻,就跟後來在遺照上看到的,是一模一樣的神采;人前人後圍著她轉的那些年,依然記得晚上跟她同床而眠,也跟在她屁股後面,去幫泉伯母盤髮的情景、和體弱多病的她,幾次在尚義醫院住院的往事。
母親提及:奶奶擔心沒有子嗣男丁,在生完大姑媽後,特別上了巖頂山,跟祖師爺祈求賞賜個兒子,奶奶虔敬的祈願感動神明,也獲得了應允,祖師爺派了身旁的文筆投了胎轉了世,才有父親的出生,這向祖師爺乞求「分」得來的「份」額,後來也是父親的名諱的來源,跟父親臨終前,母親說他陽壽將盡,魂魄要返回廟裡服務的說法相符。
1966年農曆十一月,一個臨晚的時刻,父親帶著一家大小,哭嚎的迎著奶奶的大厝(壽板),而我猶原記得的是,告別式當天,爺爺坐在廳堂前有著台階的地板上,木然的臉上除了憔悴的樣貌之外,似乎沒有一點表情;奶奶離世後,隔年四月的一個夜裡,爺爺從床上跌落地板,及至天亮父親發現時,爺爺已然沒了氣息,就這樣半年時間裡,我陸續送走了爺爺跟奶奶。
母親幾次婉惜的對我說:「一對公婆加起來也就百來歲,都抵不上好命點的、一個人的壽命」,末了,也會接著說:「前兩代單傳,看到你們三個兄弟,走的時候,倒是欣慰的。」
清明掃墓,我望著公墓裡緊鄰的兩個墓位,不禁的想著,爺爺奶奶生前艱難、困苦的活著,即便離開紛紛擾擾的人世,還能這樣的相鄰相伴,是不是也有著一定的緣分跟福氣?
2
母後周年,忙完習俗祭拜,我在家鄉停留期間,正值整建完成的宗祠,舉行祖宗牌位重新入龕的祭典,行禮如儀的流程結束後,我隨宗親叔伯排著長長的隊伍,依序將牌位逐一奉請入位,在奉請過程中,我刻意找尋爺爺牌位所在,並想著跟順位的宗親換個奉請的順序,才只是轉念的當下,一個牌位已然送到我的面前,定睛一看,赫然是爺爺的名諱,執事族兄笑著說:「爺爺很靈的哈」,我一面感激這份冥冥注定,一面開心的笑著,也點頭回應,然後心存敬畏、也雙手恭請,跨過宗祠門口燃著的小火爐,小心翼翼的將牌位安奉在廳堂內龕。
這天是農曆二月二十八日,星期六,歲次甲辰。
其後幾天,我偕妻子拜訪了表哥,在他地處榜林的工作室跟招待所,喝著茶也聊著一些過往,同時,參觀他有關玻璃纖維加工的藝術品、和館裡諸多孫國粹先生書法的墨寶,這些精美細緻的珍藏,無疑是表哥幾十年來,專心也執著的心血,足以讓人讚嘆也流連半天的。
表哥是大姑媽的小孩,年長我幾歲,單傳的父親,上有一姐、下則三妹,奶奶在世時,早把我們三兄弟,分別給三位年長的姑媽當義子,所以大姑媽也是我的義母;大姑媽的家臨近我上學的國中,我不時的上她家轉悠蹭食,特別是每年農曆四月迎城隍的日子;彼時,大姑媽的老家還沒改建,二樓是木頭搭建的閣樓,上下樓梯總喀喀作響,過道也有些昏暗,但這都不影響我上大姑媽家的頻率,而大姑父那道令人垂涎的軟絲炒辣椒,即便在大姑媽、大姑父均已離世多年後、依然不時的流淌在我的記憶深處,尤其是一起吃飯,大姑父一口酒就著一口菜時,看著他那一臉滿足的模樣。
我上國中在大姑媽家走動,表哥早已赴台發展,及至表哥返鄉,換我離開金門去了台灣,因此,我跟表哥生活上的往來也不多,只知道回鄉定居後,一直投身玻璃纖維加工行業的發展,幾年下來,除了在家鄉取得優異的經營成果,也很早期的遠赴廈門設立工廠,開發的玻纖工藝製品更受國外客戶青睞,暢銷歐美,有著相當好的評價。
表哥返鄉初期,辛苦的開著計程車養家活口,及至投入玻璃纖維的加工之後,才逐步發了家。當然,這些得來不易的成果,仍然有著表嫂嫻淑和默默支持的身影,表哥忙於工作,四處奔走之際,端賴表嫂操持家務、照顧老少,也協助工廠的大小事務,讓表哥無後顧之憂的在事業上衝刺,辛苦拚搏後,也積攢了一定的家底;看著表哥返鄉後的這些轉變,我不禁想著:或許,人的一生都充滿了太多不確定,但有著向上的心,形勢終究是可以改變的,一如表哥走過的歷程,和眼前的一切。
2022年中秋節過後,我在老家陪侍生病的母親,春節前幾天,表哥驅車停在家門口,那時,母親還沒出院,獨自在家的我,開門時見他提著水果禮盒下了車,遞給我的時候,隨手在禮盒裡放了個紅包,請他進屋裡喝杯水,他說不了,抽根菸就走,我們一起點上了菸,他說大姑媽生前交代,逢年過節一定要過來看看,「別斷了回娘家的路」,表哥這樣說。
我看著眼前的表哥,想起也是義母的大姑媽,不由得有些難過也感動起來;寡居多年的大姑媽長父親兩歲,跟父親間隔兩三年相繼離世的,家住金城南門的她,常常到萬應公廟旁的海邊採蚵,除了賣點錢外,也不時帶著一大袋連殼的蚵仔送來給母親;大姑媽總是騎著一部二八大槓(指車輪直徑為28英寸,車把與車座之間有一根橫槓的老式自行車),由南門出發,經後浦海、向陽新村,再從賢厝轉南,一路回到娘家,我幾次看著年已七八十的她,樂此不疲的採蚵和騎車時,總不免替她擔憂,但看來高瘦而康健的大姑媽,是可以駕馭那部二八大槓的。
3
中午,我跟妻子留在招待所跟表哥、表嫂一起用餐,曾經是同班同學的總務主任王老師也在席上,表哥說自己已多年不曾飲酒了,所以特別請老同學陪我喝點「高粱」,「不是說無酒不成席嗎?」表哥說著,自顧自的笑了起來。
席間,我說著幾天前宗祠重建,恭請爺爺牌位入龕的事,表哥意猶未盡的分享了一段他與外公(我爺爺)的往事;他說有一次,住古崗的二姑父到他們家,臨走時,大姑媽喊住了二姑父,並拿了一個小鋼杯,叫表哥打杯酒,隨二姑父的單車送去給鄉下的爺爺,表哥坐在二八大槓的橫槓上,一手扶住車頭,一手端著鋼杯,自行車一路顛簸的騎著,表哥單手持著鋼杯,也一路隨車子左搖右晃的擔驚受怕,深怕到了爺爺家,杯裡的酒也已經沒了。
「好在順利的把酒送到,」表哥說:「外公開心的把我抱在腿上,一面喝著酒,一面空出手來,疼惜的摸著我的臉。」表哥說當時就六七歲的年紀,屬龍的他長我八歲,算算,表哥幫爺爺打酒時,我還沒來到這個世間。
忘了問爺爺摸著他的臉,表哥有沒有被爺爺手上的繭刮蹭過,但我清楚的記得,父親生前用手摸著我的臉頰時,常常被他手上的老繭,刮蹭得有些疼痛的感覺,即便我清楚的知道,那是艱困生活、辛苦歲月累積後,遺留下來榮耀的勳章。
關於二八大槓,還有一件發生在大姐身上、奶奶住院時的事。我記憶所及,奶奶多次進出醫院,在病情穩定但需要住院,而父母親碰上農忙季節,分不開身,十歲左右的大姐,自然成了陪侍奶奶的最佳人選;彼時,從偏僻的鄉下到醫院,交通相當不便,所以,幾次后垵的三姑父要去醫院探視奶奶,都會順道載上大姐,一同前往,三姑丈的自行車騎行時,坐在後架上的大姐雙手無所安放,便緊緊的握住坐墊下的彈簧,三姑父的腳力一上一下蹬著車子,坐墊下的彈簧也一緊一鬆的來回,她的手,就這樣被來回鬆緊的彈簧夾住又鬆開,夾住又鬆開,待到醫院時,大姐的兩隻手常常都烏青腫脹,甚或滲著血,但固執倔強又內向的她,卻始終沒向三姑父求援。
大姐生前敘述這段過程,我的心翻騰著雜陳的感受,從小,就如此一步一腳印的走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即便窘困,日子終究還得繼續向前,辛酸苦難的歲月之後,除了各自消化,或仰仗時間讓它沉澱,也別無他法;在文章上看到這麼一句話說:「人到中年,是在不斷送人走的過程中徘徊」,回首來時路,文中的幾位親人長輩,都已離我遠去,或許,失去至親的傷痕會慢慢結痂,然而烙在心口上的,卻依舊是無法消除的隱隱作痛。
這幾年,表哥已逐漸退休,恬適的過著家居生活,也放下了名利場上的競逐,表哥說:大姑媽離世前,把他喊到床榻邊,問他是不是缺錢了?表哥搖搖頭,大姑媽接著說,沒缺錢就回來吧,別再四處闖蕩了。不久,表哥結束了廈門的工廠,回到家鄉陪著年邁的大姑媽,也陪陪一家妻小,再後來,大姑媽在表哥細心照顧跟陪伴下,含笑的離開世間。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