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丹柿小院之老舍故居
出生於北京的老舍曾經到山東青島授課數年光陰,儘管青島的風景秀麗,但老舍還是對北京有著濃厚的一股鄉愁。
今日我來到豐富胡同,想要看看老舍先生在北京居住了十六年的處所,也就是有著「丹柿小院」別稱的老舍故居。
在四合院的影壁上貼有一張大紅色的「褔」字,這是老舍妻子胡絜青女士親手所寫,在院落裡還有一尊老舍先生的頭部雕像,雕像兩側是老舍先生與夫人親手栽植的兩顆柿子樹,這也是故居被稱作「丹柿小院」的原因。
老舍故居內有著三座廂房,展示許多老舍的珍貴照片,同時也還原了老舍先生的臥室、客廳、書房的樣貌;在老舍先生過世前十六年的時光,他便是在這座小巧的四合院中度過,他的書房相當的簡單,在那張老舊的木桌上,老舍寫下了《龍鬚溝》、《茶館》、《正紅旗下》……等著名作品,也因此老舍有這著「人民藝術家」的稱號。
故居內的展廳某一處,留存有老舍先生的漢語錄音,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漢語教材錄音檔案,透過留聲機所傳出的漢語鏗鏘有力,留聲機中那字正腔圓的普通話,這是我感覺與老舍距離最為接近的一次難忘回憶。
除了寫作之外,老舍先生在閒暇之餘也喜歡種植些花花草草,小院子裡種植有各個種類的花兒,在老舍故居的客廳外,擺放著一個巨大的陶瓷魚缸,數條小金魚在其中自在優游著,這裡也常是老舍先生駐足等帶靈感降臨的地方。
老舍先生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劇本《茶館》了,直到現在北京的各式大小劇院,都把老舍的《茶館》列為固定演出的劇碼,由此亦可知曉大家對於老舍作品的喜愛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