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電話卡上的金門

發布日期:
作者: 吳家箴。
點閱率:540

在沒有電話之前,人們仰賴書信,後來整個浦邊村才有村公所一台電話,逐漸地,家家戶戶有電話;在沒有手機之前,走出家門,若想聯繫他人,唯有仰賴公用電話,每個人總要自備或兌換零錢,以解燃眉之急。
投幣式公用電話,先有轉盤式後有按鍵式兩款,使用硬幣投入投幣口通話,後來從市內電話逐步演進至可撥打長途電話,以滿足人們的需求。
民國七十三年七月,電信局首度自瑞士引進T123卡式公用電話機,並發行預付式通話次數為100次與200次標準型紫紅色等兩種光學公用電話卡,使我國公用電話邁入新里程。民國七十五年,因紫紅色價軌不易辨識,改為白色。七十七年起,電話卡卡面設計開始多樣化,引發集卡人士蒐集風潮。八十年代正式開放「廣告卡」以及「訂製卡」服務,使得電話卡兼具餽贈、廣告、紀念等多方面功能,光學電話磁卡於九十一年停止發行,九十六年底全面停用,走入歷史。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更新,由電信研究所研發「IC晶片卡公用電話」,並於民國八十五年陸續於各地開始裝設,邁入一個從光學磁卡走到IC晶片卡的新時代。
有收藏嗜好的人,只要見到有成套系列之物品,就會萌生動念蒐集,自從電信局發行公用電話卡之後,經常在公用電話機座上發現有人將用完的空卡放置上面,起初只是好奇一瞧,未有收藏之念,及至發現卡上圖案形形色色,且有成套之跡,乃開始撿回洗淨收藏,後來在電信局見到印行近期電話卡之卡圖目錄,更激起了我收藏之興致。
記得很久之前,在臺北郵政博物館門前地攤,有人販賣五花八門、五彩繽紛的電話卡,方知電話卡如同郵票,也是收藏家注目的一環,系列成套、美不勝收!其中有成套的十二生肖電話卡,全新未用與用過舊卡價差懸殊,我乃買了一套舊卡,價格120元。之後的臺北燈會或燈節,電信局會搭配當年生肖發行生肖卡,並以精美盒子包裝,曾經買過幾次。
除此之外,所有收藏的電話卡都是撿拾得來,日積月累,愈撿愈多,由於電話卡與名片之大小相仿,乃購買名片簿分類收藏,未料電話卡已成我的收藏品,只因起步太晚,流失了許多機會。
所謂「離鄉不離心」,人雖在臺,卻特別關心金門家鄉,電話卡亦不例外,在我所知範圍內,與金門景物有關的公用電話卡有以下數款:
民國八十年六月,金門開放長途電話直接撥號,中華電信隨即配合發行金門景物電話紀念卡,包含「古寧頭、毋忘在莒、莒光樓、山間景色」四處景色,圖內皆以紅色字體印上「金門開放長途電話直接撥號紀念卡」字樣,左上角註明100面額,編號S0006等,均為橫式光學卡磁卡。
民國八十三年發行「古崗樓」電話卡(一)(二)一套兩款,以古崗樓為主體,(一)是從正大門照古崗樓,含前方噴水池,編號D0045。(二)是從古崗湖面側照,見到「金門公用電話亭」,編號D0046,兩款均為橫式光學卡磁卡。
民國八十六年元月,中華電信發行「毋忘在莒」與「金門古厝」景色常用卡,「毋忘在莒」為直式卡,編號7008,發行量為期十八萬九千張;「金門古厝」為橫式卡,編號為7009,發行量為六十萬四千張。正中央上方印有中華電信四字,四週銀色帶狀邊框,上方有顯示100的面額,皆為光學磁卡。其特徵是正面一條8.2公分長0.3公分寬的白色長條「軌價」,以熱感應方式留下痕跡顯示餘額。
緊接著是IC晶片卡的年代,直式IC正面主圖,上方呈現晶片,晶片上方是編號,右旁或上方註明主圖景物名稱,左側標示使用期限,右下角註明面額100或210,背面是主圖全圖。橫式IC卡正面左側是晶片,晶片左側是編號及放置箭頭,左下角為使用期限,右側是主圖縮小,下面印上主圖景物名稱,且有一排透明數字號碼,右上角是面額。後來又改為正面是左側晶片加編號與箭頭,左上角是「中華電信公用電話卡」,中間是說明:含注意事項、使用方法、發行公司、統一編號、負責人名稱、服務專線,且中英對照,字體甚小,並以中華電信標誌襯底,右上角為使用面額;背面整面主圖及景物名稱。
民國九十年,金門馬祖開放小三通,同年一月上旬,中華電信首度發行100次IC公用電話卡兩款,紀念兩岸小三通,圖案以「金門廈門三通」與「馬祖福州三通」為主題,金門風獅爺與馬祖東莒島燈塔躍然卡面,見證歷史,兩款各限量發行十萬張。
再來看一張「後浦頭古厝」橫式IC卡,編號為IC02C022。
民國九十一年,「金門風獅爺」首度出現電話卡上,為直式IC卡,正面左側標示使用期限2005.12.31.,210次面額,編號IC02C038。本尊風獅爺經查《金門印象【筆記書1】》(許維民校長著)64頁,確定為「編號47洋山風獅爺,位於西園溝大路邊,座西南向東北,石材,高132公分,直立母獅,鎮風」。
後來又發行一套直式IC卡「金門風獅爺」二款,正面左側標示使用期限2008.12.31.(逾期失效),(一)款編號是IC05C026;(二)款編號是IC05C027。經查《風獅爺千秋--有情金門【風獅爺】筆記書系列2》(金門縣政府出版)第94頁查得「風獅爺(一)乃東洲風獅爺,在孚佑廟左側,直立,座南向北,泥塑,高度132公分」。第82頁查得「風獅爺(二)是田浦風獅爺,城牆前方,直立,座東北向西南,石雕,高度140公分」。
在我所提及的政府機關發行的郵卡鈔券四篇項目中,以莒光樓曝光率最高,其中以郵票發行次數居冠,多不勝數;其次是毋忘在莒與古寧頭,除紙鈔外,另三項皆有露臉,這些金門重點地標景色的出現,益顯金門的知名與地位的重要,更是金門人的榮耀。
隨著人手一機時代的來臨,公用電話逐漸乏人問津,電信局在這方面的收入必然銳減,我撿拾電話卡的機率跟著中斷,在我所收藏的眾多電話卡中,零零落落、成套者少,而金門景物電話卡卻僅有三張,聊勝於無,反而視如珍寶。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