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島鄉郵便

發布日期:
作者: 曾慧芳。
點閱率:349

歲末的月,年近的冬,我探索著城市古老的據點,郵政博物館。懷想的看著大陸時期的郵務遞送,轉山的駱駝,馳騁的驛馬車,鳴笛嗚嗚的亮黑火車,還有我熟悉的野狼機車。
昏黃柔光,老建築挑高的天頂,迴旋的展場,留著餘地讓我默默走向時光的動線。拉開木質書桌抽屜,是準備寫信的起手式,拿出疊放齊整的信紙信封,細細撕開一枚郵票,串起散落的是這大半生寫著的那個收件人。
舔著郵票寄語,有飛揚的國旗,清■的梅蘭竹菊,寬幅古色的清明上河圖。郵票,見證緣淺情深;相見時難別亦難;不如見一面的所有朝朝暮暮。認真寫信的女孩。深刻烙印的一行地址。那個應該遺忘的名字。
郵票起源於十九世紀末,英國。stamp有郵資與蹦跳傳送之意。一枚郵票的設計印製,是入郵成票的各種方面與思量。一封掛號信的郵資計價,是天秤兩端各執一方的,重量與鎳幣抗衡。原來,高高櫃檯內的行員,是這樣有趣的錙銖必較。
信封上的郵戳有圓有方,有黑有紅。日期,城市、小鄉小鎮,工整的分據上下。是一封信的履歷,印記分明。本地外埠信箱,是我島嶼投遞的日常。曾經,我後悔寄出一封信,所以提早半小時站立郵筒旁,等著郵差來開啟信箱,信件由外埠開口如滑梯溜出的剎那,我一眼便認出那幼稚推擠的字跡,郵差確認後,還給我。羞赧的我;沒有太驚訝的他。我深吸一口氣,安慰自己並沒有太離奇。
島嶼人的一封信,是飛機輪船先啟程,總局分派後,再摩托車接力。問候相思堆疊如山,親情愛情,澎湖山台灣人,在那個距離迢遠的時代,千思萬想,海邊人總在握著信時,猶豫的心擺盪如浪:沒有非走不可的理由。那,留下來,就是永遠了。我們的出外,顧慮,艱難。
漸老後,紀念品店成了到此一遊的記憶佐證。2025年生肖,青蛇與粉白蛇為發想的永續環保套票,郵票尺寸是不曾見過的細瘦條狀,別出心裁的呼應拯救地球的心切。巡走角落,印著注音符號的文件夾好可愛,是ㄅㄆㄇ……,初心萌發,ㄇ的代表字竟是:馬公。鋸齒狀小方格內裝滿深藍的夜,閃耀的虹橋,雀躍的花火。再繼續讀著,ㄞ是:白沙。是我們大海限定,淘洗而成的精細,白似初雪,潔如新紗,這方寸間,收容我不覺滿溢的鄉愁,如篇似韻的一再溫習。郵差曾是我童年最熟悉的陌生人。正中午摩托車彎進家門埕,狗狗大聲狂吠,鐵鍊跳動圈繞。他嗶嗶兩聲暗號,我立刻飛奔到門邊,摩托車沒有熄火,他身體稍稍斜傾,左臂挪前壓著油箱上一大落的信,右手遞出我們家的信件,有青溪月刊、青年日報、情書、明信片。我鞠躬道謝,待他旋身,我再抬頭目送:因為他,沒有左手掌。馬公到湖西西區的各村子,有一半以上的路程是上坡,是一路浸風的北向。他後載裝填滿滿,披掛層層的郵件。御風前行。有一天,三歲堂弟在門檻玩,見郵差來,忽然大聲哭喊:他沒有手他沒有手。我一把抱起堂弟,跑進老宅大廳內,心怦怦跳,不知該如何收拾。待摩托車聲遠離後,我才靜靜的撿起門檻上的信件。那一天,無限歉意。悲涼未已。
台灣大城市寄來的信,海運,是四天。冬季海象差,或許一星期。「這幾天船沒開」,是澎湖人秋冬言談的起始句,解釋了島嶼運行的一切規則;延遲與缺乏。
有智慧手機、超商後,我很少到郵局。綠色身影漸漸失落在我的城市街道。偶然看見郵差,已是電動車的來去輕巧,車身裝配也大不相同了。近日,我常想起一張黎黑的臉龐,一個灌滿海風的綠袖子。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