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穗集】央人寫信及僑批
發布日期:
作者:
洪明傑。
點閱率:424
目前年輕世代可能很難想像昔日教育不普及,大部分人沒有接受教育,甚至淪為文盲的景況。
在我青少年的時代,由於有識之士提倡普及教育,並將義務教育延伸為九年。這對於國力的提升及整個社會的發展影響巨大。事實上,這並不是多久遠的事,父親與我就是現成的例子,我們有不同的教育際遇,父親的年代教育沒能普及,父親只好唸了一段時期的私塾,所幸,還能讀報、記帳。昔日,不識字的人很多,想寫封信與親友聯繫,還得請人幫忙。與我同輩的人,許多人都有相同的經驗,曾經幫忙家中長輩或是村裡左鄰右舍村人寫過信。圖中這組雕塑便是請人寫信的畫面。
記得那個晚上,天色已晚,我獨自從廈門中山路,一路信步而行走到海邊。這時,看見路旁有一屋暈黃的燈光,像似一家銀行又似一個展覽廳。走近一看,原來室內正在舉行僑批展覽。有僑領陳嘉庚的照片及介紹文字,另外,玻璃櫥內展示了往來的僑批及回批。我來不及細看只好快步瀏覽展場,並拍了些照片,這雕塑正是擺放在展廳的入口。
僑批是落番到南洋一帶的鄉人寄信或匯款回來給親人。「批」這字閩南語讀音與「信」是相同的。我對僑批並不陌生,兒時,農曆年前,有時南洋親戚寄來僑批,內附匯款給祖母,莒光路上的商家便快快來發放。猶記得每次寄來僑批,我幼小心靈也跟著溫暖起來。昔時的環境,能發展出如此完善的遞送系統,一點不輸現代郵政,真令人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