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元宵

發布日期:
作者: 蔡佳珈。
點閱率:385

農曆正月十五,萬籟俱寂之時,卻是燈火輝映人間的夜晚。此刻,皎潔的明月如玉盤般高懸,柔和的銀光如流水般灑滿山川田野,整個天地籠罩在一片靜謐又溫暖的光影之中。
元宵節的到來,總會勾起我對古老傳說的無限遐思。傳說中,在這新年的首個月圓之夜,天神自九天之上降臨人間,為世人祈福。然而,某一年烏雲密布,遮掩天神的身影。人們心急如焚,手持火把,穿街走巷,企圖尋覓那神秘的身影。燈火點亮之處,有一絲天神的氣息隱現,雖最終未能如願,但人們並未因此氣餒,反而年年燃燈以示敬仰。時光荏苒,這份虔誠化作代代相傳的習俗,將這夜晚點綴得如夢如幻。燈籠的火光搖曳,映照著人們心中的光明與希望,也承載著對來年平安順遂的深切祈願。燈火不滅,流傳至今,這不僅是一份文化傳承,更是一場光與情的交響。
此外,元宵賞燈的淵源還與東漢明帝的弘揚佛教息息相關。據說,明帝聽聞正月十五是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之日,遂下令宮殿與寺廟通宵點燈,光明映天,宛如群星墜落人間。當時士庶共襄盛舉,萬千燈火交織出一片燦爛如畫的盛景,燈籠成為傳遞信仰與祝福的載體。這燈光不僅照亮夜晚,也點燃人們內心的虔誠與希望。後世承襲此俗,千載流傳,雖時代變遷,卻依然盛況空前。每逢元宵,華燈萬盞,或象徵祥瑞,或展現創意,將天地點綴成一幅絢爛的畫卷。現今的元宵燈會,已是人間最美的夢境之一,那一盞盞燈籠如同流淌的星河,訴說著千百年來燈火相傳的故事,映照出歷史的長河與文化的深情厚意。
元宵節的另一個主角,當屬那晶瑩剔透的湯圓與元宵,如明珠般象徵著團圓與幸福。湯圓的製作需將糯米粉與水細細揉成柔軟粉團,雙手輕捻,搓成一顆顆飽滿圓潤的小球,或包入香濃的芝麻、濃郁的花生,讓餡料如珍珠隱於其中。至於元宵,製作工序更顯細膩。將調製好的餡料沾上一層薄薄的清水,輕放於竹篩之中,隨著手腕的輕輕搖晃,糯米粉是繾綣的雪花,層層裹附其上。那一顆顆元宵逐漸圓潤成型,承載著人們對美滿生活的殷切期盼。當它們入鍋翻滾,熱氣騰騰中飄散出誘人的香氣,咬上一口,甜蜜餡料溫潤入心,讓人感受到那一份溫暖的團聚之意。
我記得,幼時的元宵節,爺爺總是一絲不苟地遵循古法,親自浸泡糯米,送到磨坊磨成細膩如霧的米漿。待米漿製成雪白的糯米粉後,他便招呼一家老小圍坐在一起,齊心協力搓湯圓。那時的場景,如畫般溫馨--爺爺耐心地示範搓湯圓的手法,我們則學著他的樣子,一顆顆湯圓在掌心逐漸成形,紅的鮮亮如霞,白的晶瑩似玉。湯圓搓好後,便由奶奶掌勺,煮上一鍋熱騰騰的薑湯湯圓。那甘甜中帶著微辣的湯汁,隨著熱氣蒸騰,氤氳整個屋子,也溫暖每個人的心。如今,歲月如梭,爺爺的鬢角早已染上霜華,因年事已高,這樣的傳統逐漸被簡化,我們改為購買市售的湯圓。然而,琳瑯滿目的湯圓口味也為節日增添更多樂趣,阿華田、抹茶、芝麻、花生、芋泥小湯圓輪番登場,煮成一碗碗五彩繽紛的甜湯。而我最愛的,莫過於那抹茶小湯圓--翠綠的外皮包裹著細膩濃郁的茶香,與糯糯的口感在舌尖融化,讓人瞬間沉醉於記憶深處的溫情。
夜幕低垂,我們一家人總會跟隨爺爺的步伐,前往村裡的寺廟參加元宵祈福的盛典。廟宇內外,香煙繚繞,燈火通明,鞭炮聲不絕於耳,要將祝福傳至九天之外。爺爺熟練地擲筊,眉目間滿是虔誠,每一次落筊都寄託著對家人平安順遂的深切祈盼。寺廟正中央供奉著一隻龐大的平安龜,雕刻精緻,栩栩如生。村民們爭相乞龜,雙手合十,虔心跪拜,祈求新的一年福星高照、萬事如意。而對我們孩子們來說,元宵節的另一份期待便是村裡的獎學金頒發。那時候,滿心歡喜地從村長手中接過紅封,不僅象徵著學業的肯定,也增添些許節日的甜美回憶。這一切,從熱鬧的祈福儀式到平安龜的供奉,再到獎學金的頒發,構成我記憶中元宵節不可或缺的一抹亮色。那充盈的氛圍,不僅烙印在心頭,更成為歲月中不可磨滅的節日符號。
提著燈籠在人潮中穿梭,置身於流光溢彩的夢境。那些燈籠形態各異,或轉動、或發出音效,兔子憨態可掬,金魚悠游自得,龍鳳展翅氣勢非凡。色彩斑斕的燈光映照著人們的笑顏,每一盞燈籠都像是注入靈魂,述說著製作者的匠心獨運與創意巧思。我仍記得某年的燈會中,一位解說員指著一盞玲瓏剔透的彩燈,聲音中滿是自豪,說那是他數年辛勤勞作的結晶。燈光映照著他的眼眸,折射出滿溢的情感,他的話語娓娓道來,將我們帶入他悉心雕琢的世界。看著他滿含熱淚的神情,我不禁被那份對藝術的執著與對傳統的熱忱所打動。一盞燈籠,傳承的不僅是技藝,更是一顆追逐光明的赤誠之心。
元宵燈會是我童年記憶中最精彩的一幕,尤其是在金門的燈會上,那場景至今仍如畫般清晰。白日裡,燈會的五彩燈籠活靈活現,每一盞燈都娓娓道來一段動人的故事,栩栩如生的造型與絢麗奪目的色彩令人目不暇給。解說員細心講述燈籠背後的創作歷程與寓意,那份匠心讓人讚歎不已。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疫情肆虐的那一年,台灣燈會移師金門。燈火輝煌、規模空前,將整座島嶼點亮。夜晚,滿天星斗與燈火交相輝映,我駐足於燈海之中,仰望那燦爛絕美的光景,心中泛起波瀾。那一刻,我深深感到,家鄉不僅擁有歲月沉澱的傳統之美,更因這份創意與人情味而煥發出無與倫比的魅力。無需遠赴他鄉,在這片熟悉的土地上,我也能感受到文化與創意交融的璀璨光華,這便是我心中最珍貴的元宵之夜。
如今,元宵節對我而言,似乎少了兒時的熱鬧與忙碌,只剩下村莊裡象徵激勵的獎學金,和大人們簡單的儀式。但那股燈火通明的節慶氛圍,依舊在記憶深處閃爍,一盞盞不滅的燈籠,點亮心底的片段回憶。我曾兩次造訪台灣燈會,場景之壯觀,作品之精美,實在令人嘆為觀止。燈籠依照年齡層次排列,從童趣盎然的動物造型到壯麗絕倫的歷史題材,各有千秋,講述不同的人生篇章。尤其那耀眼奪目的外國作品,將異國風情巧妙融入中國傳統,既相得益彰,又別有一番韻味。記得有次,我和友人參加免費的AR互動拍攝,將我們的身影融入璀璨的燈海,宛如穿越時空,與光影共舞。那一刻,我才深刻感受到科技與傳統的奇妙交融,這份新奇的體驗讓人捧腹莞爾,也彷彿給古老的節日注入全新的生命力。燈火流轉,光影如詩,元宵的璀璨與溫暖,依然在我的生命中熠熠生輝。
而每年元宵節的夜晚,燈火如織,街頭巷尾燈籠高掛,熱鬧非凡。我們曾路過猜燈謎的現場,總遠遠地看著,卻從未真正參與其中。那時候的我,還記得在高中的燈謎課上,老師耐心地一一解說謎題的精妙之處,那是一段既有趣又充滿挑戰的時光。燈謎,不僅是猜字謎的遊戲,它還藏著智慧與巧思,每一個謎題都是一扇隱秘的窗,背後有著無窮的故事和文化。猜謎是有竅門的,有時候只要掌握規律,答案就自然而然地浮現。然而,我總是無法在其中找到那個突破口。每當看著周圍的人一個接著一個輕鬆地解開謎題,我心中便有些許空虛,好似被寒風輕輕吹過,無法找到一絲溫暖。我知道,這不僅是謎題的難度,還有我心中的那份不甘與焦慮,在這個燈火通明的世界裡,我總是與成功擦肩而過。這些謎題就像是我生活中的一些挑戰,明明看似簡單,卻總是難以突破。在燈謎的世界裡,我學到的,或許正是面對困難時那份耐心與堅持。
雖然現今已不再親手搓湯圓,也不再像往昔般熱衷於參加燈會和猜燈謎,但每年湯圓的甜糯滋味、村裡熱鬧的祈福儀式,還有金門燈會與台灣燈會的絢麗記憶,始終深藏於我的心底,成為歲月中不可磨滅的一抹風景。那十七位天神是否真的會於月光下輕舞?我無從考證。但無論真相如何,點亮燈火的意義早已超越傳說的範疇,化作對美好生活的深深祈願,成為一種承載著歲月溫度的文化印記。在這燈火輝映的夜晚,我凝望著天際的點點星光,耳畔傳來古老歲月的低語,輕聲訴說著:元宵,不僅僅是一場節慶的狂歡,更是一段世代流傳的傳奇,是對光明與希望的堅定守望。在這樣的夜晚,點燈祈福的人們,點亮的不僅是眼前的黑暗,更是一份代代相傳、永不熄滅的精神之光。這光,不僅是每一盞燈籠中的火焰,更是深藏在我們心中的信念,無論年華如何變遷,總能照亮我們前行的路。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