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蔣公與大溪老茶廠

發布日期:
作者: 宋玉澄。
點閱率:531
字型大小:

去復興鄉角板山旅遊的次數,不計其數;但在來來往往的路途上,一直都忽略了在復興路二段732巷80號裡的老茶廠。
也許老茶廠像位隱士,隱蔽在巷弄裡,不易發現;也許老茶廠是位君子,掛在路邊的招牌,謙抑低調地不張揚;總之,在錯過無數次後的晚年,在友人的帶領下,走入老廠。看到的不僅是電視劇「茶金」裡的場景,更看到了一則淹沒在歷史裡的一段真實故事。
這段故事,在現今的政治氣圍中,可說是不太正確、也不應出現;在現今的法律解讀中,更可以說是涉有嚴重圖利罪的行為。而一切問題的來源就在茶場接待櫃台後的裝飾,暗藍色系的牆面上,那幅先總統蔣公的照片。
蔣公的雕像、塑像,在台灣幾乎成了公敵,有人認為是威權、軍閥、獨裁的代表,是應剷除、消滅的對象。然而,在老茶廠卻持相反的操作,公然懸掛在招呼客人的牆上。
我謹慎的問櫃台人員說:「現在已沒有人或店家,願意公開懸掛先總統蔣公的照片?」那位有些福泰的櫃檯小姐回說:「那是設計師安排的,最重要的是蔣公對老茶廠有功…。」來往的客人眾多,打斷了彼此的談話,卻留下我心中的好奇。
經查資料。先總統蔣公出生1887年後的1899年,日本三井合名會社就來台開拓茶園,並在1926年在桃園大溪現址,約1,670坪的土地上,引進德國機器,建立新型的機械化製茶工廠,名為角板山工廠;1946年日本戰敗後,更名為「大溪茶廠」。
當時台茶興盛,外銷歐美,茶葉有「黑金」之名。老茶廠一天三班制,機器晝夜不停運轉。據資料,盛產的日東紅茶每年可達600英噸,就是70萬2千公斤,換算月產為6000公斤、日產200公斤。
1956年,年近70的蔣公在前往板山行館的途中,不見原本茶廠煙囪冒出的濃濃黑煙,狀況有些異常。隨後叫隨從了解,方知茶廠因機器操作不當,引發火災燒毀廠房而全面停工;隨即下令全力重建,得以讓這珍貴的遺產保留至今。
奉令重建的單位是工兵53群,遍查該群資料,有關燒毀廠房拆除、建材運輸、兵力投入、工時長短、工程費用、重建設計圖說等等,均無記錄。但推想資助資金不啻是筆天文數字,尤其當年國家財政艱困下,這樣無償資助民營企業,無啻就是一樁確實的圖利。
如今,人們參觀以台日複合、新舊交融,重現於世人眼前的老茶廠,感受遠離都市的喧囂、回味當年產茶的盛世,或啜飲一壺特產的有機紅茶時,都應該想想老茶廠懸掛的蔣公遺像,是台灣人吃果樹拜樹頭的樸質心願,是中國人飲水思源不忘本的厚道文化;然而,卻在今日某些人口中,竟是是罪大惡極的獨裁者、殺人犯。
孰對孰錯?還待歷史的公斷。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