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後浦舊事】 懷念!海報牆,我的看戲紀事

發布日期:
作者: 王士朝。
點閱率:683
字型大小:

牆的功用很多
有圍牆可阻隔內外
還有整片面板好張貼
以前在金門
總有些牆面被利用
而是以電影海報為主
我將回憶它的盛狀

前言
在金門,我小時候最好的娛樂,便是去看場電影;看完後,還可以和同伴們討論好幾天,會自以為是多麼了不起的樣子;有說有笑,好不快樂。
我因為是自小住在金城鎮的關係,所以就有種「自豪」的樣子;那時不懂這叫做「自大驕傲」的心理,總認為自己比同輩的小朋友們,要多了解很多外界的事情,直到國中時便漸漸消失了。
那時候還沒有出現「新科技」,所有的訊息都靠「口傳」、「海報」來傳送,所以「牆面」就很重要。那時金城鎮就有很多「好牆面」,來貼「海報」;這便和金門的電影院有極大的關係。
票價
那時電影票價,民間戲院:民眾是全票三元伍角,軍警票二元伍角;學生也可同用此軍警票。
但是在軍方戲院的票價就只要二元就好。所以那時就可積少成多,每次向家中要錢買文具,便可剩下的錢存起來。除非那部電影長度比較長,便可調整票價加一至二元即可,否則就維持原價。
在當時經濟不是很好的年代,能有一元或伍毛就很了不起了;誰還管你的錢是怎麼來的。那時會和好朋友把兩三人的錢集合起來,買張「軍警票」就一起進去看電影了。
在1972年之前,我在金門讀書時,票價都是不變的;但後來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海報牆四處都有
我因自小住在金城鎮,所以也就只能把記憶中的幾處牆面敘述起來。記憶中,最完整的「海報牆」,就是還未拆的「中山台」的背後的那面牆了;左右寬約5公尺、上下高約6公尺。還有在南門「土地公廟」右側隔著一條「南門街」的牆面,向西走到「馬謝宮」前的側面牆,及舊時的「小憩園」旁的牆面;北門的「上帝宮」側面過中興路那面牆,還有東門「巴剎(菜市場)」的「粧佛師」那面牆;剛好在「妮嬸」的「萬煎塊」正對面的那面牆,這在金城鎮四門城里都有了。
兒時在「中山台」看勞軍電影
記得小時候,還沒有入學時;從五歲便會看電影了,那時因為「衙門」(金門鎮總兵署)就在「中山台」(當時還沒有拆掉)的正對面;所以每個禮拜都有節目來表演。有「正音」(平劇、京戲)、「話劇」、「電影」、「康樂隊」,有時還來個雜技團;如「海家班」等,讓小孩子樂得很。
在「八二三炮戰」之前,我就看過「京戲」;尤其喜歡看「武打」的戲,如「孫悟空」的鬧打戲;看得都想跳起來耍。也看過「泰山電影」,整天便「呀!呀!呀!」的叫著。更有「約翰韋恩」(John Wayne)的「西部片」,雙手抓著手槍便發射出子彈;使「壞人」便倒下了。看得拍手叫好。
還有一些黑白的國語老片,如:「桃花江」(1956)(現在網上看,AI人工智能上色修復)主演:鍾情、羅維、張翠英、陳厚,主唱姚莉。因為「衙門」就在正對面,當時的「戰地防衛司令部」就設在裡面;所以每個禮拜都安排有節目表演。幾乎每一天都有演出,而在「中山台」的廣場上;前面一排是留給長官坐的位子,便是工友會事先用藤椅排好位子;其餘後面給一般老百姓,用自家的長板凳去排著。
當時會和幾位小夥伴,跑到「中山台」上面去;然後就直接躺在戲台邊沿上,看著那白色的布幔隨風飄來飄去;整張布幔上的影像人物跟著搖動著,我們也看得很過癮。
首家電影院
民國49年(1960),金門第一家電影院,叫「金門戲院」是利用我們學校「金門中學」的「中正堂」(大禮堂)改裝而成。那時是實行「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即簡稱「政委會」;要改裝成「電影院」,有些措施要增加,如:售票口、放映室、廁所等重要機能設施。
戲院營運至民國52年(1963)2月便歇業,後交還給「金門中學」管理,成為「金中禮堂」使用至今。
當年開始營運時,可說常常是盛狀空前,人潮擠得滿滿的。碰到好片子,人潮便蜂擁而至,每碰到這情狀時,我們便希望有「憲兵」能來管一管;而就有位「憲兵」到了,他身材魁梧,好像身高有175至180公分以上,大約年紀在40歲上下,外省人,聲音宏亮,站在售票口的兩根鐵欄桿中間橫桿上面,便就高人一節;顯得很威武,買票的百姓便乖乖地不敢亂來了。
首部購票在南雄戲院
由於小時候生病的原故,我自民國47(1958)年夏天便在家、國軍「53野戰醫院」和山外「金門衛生院」就醫過。在民國49(1960)年夏天住衛生院時,某天晚飯後便一個人溜出去看電影;應該是到「南雄戲院」吧;那時我很大膽的便一個人沿著醫院旁的小路走過去,到了戲院就買票進去了。到今天我都還沒有記得是「那部片子」?什麼內容?一切都忘了,很是遺憾。
看完電影後,要返回衛生院時就慘了;因為沒有「手電筒」,只能靠「月光」依稀照著路面往回走,一路上走得很小心;怕走錯路叉入別的路,在月光下提心吊膽摸黑直走到山外街口才放心,接著一直走到;總算回到衛生院。此時醫院的護士早就慌成一團亂了,因為她們在傍晚查房時;找不到我。等到我七點回到醫院時,知道我溜出去看電影;便只怪我沒有事先告知,害她們膽心得很。
我在「金門戲院」看的電影
在「金門戲院」(金中大禮堂)便開啟我看電影的歷史了。尤其是早期的電影,如五○年代的「香港電影」及「西洋電影」;在我的記憶中,尚有很多的故事。
「粵語片」早期香港電影,可推到「粵語片」(國語發音)的時代,比較紅的影星有曹達華及于素秋和西瓜刨;所演的電影,現在看起來很好笑,因為太假了。例如:「火燒紅蓮寺」(1956),「如來神掌」(1964、1965),影片中的比武狀態;有從手中放出的「一道白光」形成「金光武器」,在白光中又有各式武器在打鬥;還有雙手或單手打「掌風」的;變得很像「卡通」,反正就是影片中「到處亂飛」;當時年紀小,只要有這些特技就「拍手叫好」,看得很過癮。
「台語電影」有「王哥柳哥遊台灣」(上、下集)(1959年),看見台灣各地的名勝古蹟,都一一秀出來;讓沒有去過台灣的我們也高興萬分。
「香港電影」還有幾部忘不了的,如:趙雷和林黛演的「江山美人」(1959);胡金銓和樂蒂演的「畸人艷婦」(1960),林黛和關山演,顧媚唱的「不了情」(1961);梁醒波和劉恩甲演的「南北和」(1961);顧媚演和唱的「小雲雀」(1964)等等。林黛和關山的「藍與黑」(1966)上、下兩集,也是令人動容不已。
「日本電影」有科幻片「摩斯拉」(1961)。後來在民國61(1972)年,於台北市「國際學舍」的「青康戲院」看「楢山節考」(1958),非常感動。
「西洋電影」有英國的史恩康納萊演的「第七號情報員」(1962),在影片中有段他駕駛著一輛跑車直衝上長方型的大方框內,這在我讀小學時;還不知道「貨框」的存在,等到上了高中,訂「今日世界」雜誌中,才知道那是「貨框」。英國「環遊世界80天」(1956)。義大利的蘇菲亞羅蘭和馬斯楚安尼演的「昨日、今日、明日」(1963)。美國「大小人國歷險記」(1960)。美國「飛天老爺車」(1961)。
從這些記事中,你該了解到我在少年時,對電影有多瘋狂了吧!(上)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