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相逢
前幾日陳校長邀約,去吃了「喜相逢」。他說他喜歡哪一家的店名,人也喜相逢,菜也喜相逢。原先我並未在意店名,只覺店名傳統老式,後來想想,校長講得真對。
回來教書,第一次帶孩子來喜相逢吃麵(他沒有賣飯,主要是牛肉麵、水餃、滷味拼盤及湯等),就遇到了校長,他很熱情的幫我們付了麵錢,說沒關係,他跟老闆很熟。
後來回來細想有一篇文章,回去查了查,是民國九十二年底寫的,題名是〈鄉情〉(2004.01.03登於金門日報,竟已過了二十年了),講到李昂與黃春明來金門演講,其實,文章最主要是講黃春明,演講結束後,應該是陳大哥邀去一起吃個便飯,文章沒有寫在那家餐廳或小館吃飯,但現在想想,印象中的擺設,好像就是這家「喜相逢」。
我看了看那篇文章:若無紀錄,真的細節都遺忘了,因為我只記得有黃春明老師,而忘了有李昂,更忘了和黃老師握手,及跟他夫人聊過天的事:「在昨晚和黃老師的短暫會晤中,黃老師一見著了年紀輕輕的我,竟雙手握手歡迎,當我要提早離開時,也不顧晚上因為熱情的鄉親們猛灌高粱酒後的微醺身體,起身相送。」「和他夫人林美音女士聊了一些事,收穫亦多」,若無校長的這句「喜相逢」,我早已遺忘這些過往的事了。
之後因為工作地就在山外,陳校長有幾次邀約,但因為工作,中午不方便請假,也就只能推卻,這次剛好在下班後,就應允了,又剛好約在「喜相逢」。感覺一頓飯,不再是一頓飯,而又是一次喜相逢。才發現這店名的韻味深長。其實也期許再一次回歸故鄉,每一次的相遇都是喜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