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文化手札】登上北碇島,朝聖白色塔

發布日期:
作者: 陳榮昌。
點閱率:813

雖名為北碇島,卻孤懸在島的東邊外海。即使歲月輪轉風雲變色,千百年來依舊迎風挺立。
要上北碇島,必須由金湖鎮復國墩僱用小艇出港,小漁港船隻羅列,「嗆蟹」鋼雕矗立於港邊上方,巨型鋼雕以俗稱金門「市仔」的三疣梭子蟹為本,栩栩如生的模樣,讓空氣中瀰漫著濃濃的漁港海味。
復國墩漁港為金門縣重要捕撈漁港。早期居民以捕魚維生,金門「市仔」是主要海產,由於盛產期捕獲大量螃蟹,居民動起巧思製作成美味可口的「嗆蟹」,成了當地最佳美食代表。
小艇在港內左彎右拐後,被銀白浪花簇擁,急速向前。藍天白雲,海天一色,無邊無際地一路往天涯飛奔。偌大海平面,除了轟轟馬達,以及堆疊的千層浪花聲外,偶有小艇呼嘯而過,乘載著趕往外海的海釣客。
北碇位於金門東邊,距復國墩漁港約4,200公尺,面積0.08平方公里。是金門縣境極東點所在,外島中的離島,由陸軍金門防衛指揮部官兵進行守衛。
北碇宛若石塊堆砌的石頭島,綠蔭極少。小艇逐漸駛近,遠遠地就可望見圓筒狀的白色燈塔,矗立在小島的最高處,在朗朗晴空的映照下,閃著希望之光。
航程約十五分鐘就可抵達,由於碼頭相當簡易,附近礁石又多,船隻必須很小心地靠岸,再手腳並用循階而上。
登上碼頭後,白牆紅字的北碇地標首先注入眼簾,沿著斜坡朝向島的高處邁進,兩旁迷彩碉堡,方才粉刷新漆,碉堡上頭則植滿防禦用的尖銳瓊麻,血紅的「國家、責任、榮譽」、「獨立守備,自力更生」,讓砲聲已遠的島地,依然保有一絲的戰地氣息。
島的最高點,除了白色燈塔外,僅有的小塊平地闢為籃球集合場,幾間駐軍房舍沿著斜坡闢建,再往外,就是崖下浪潮洶湧的台灣海域。
歷史記載,燈塔由英國籍中國海關總營造司韓得善設計興建,1882年動工,隔年10月18日點燈啟用。
北碇燈塔為圓形磚造,塔高17.5公尺,塔身四層,外牆塗白漆,塔身中央設有3條花崗石嵌框,以加強結構安全,並以白色花崗石為塔身貼面,是唯一使用花崗石嵌框的燈塔。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燈塔塔身曾被炸毀,之後僅能以簡易三角鐵架安置燈具,維持燈塔運作,炸落之頂蓋改建為紀念座並設立於基地中。
北碇島燈塔於1920至1930年代曾被選為外籍燈塔管理員訓練之所。1949年國軍進入駐紮,於島上興建防禦設施及地下坑道,塔身設有3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浮雕泥塑標語,呈現軍事管制時期之特殊風貌。財政部關務署曾於1986年整修塔身,2013年由財政部關務署移撥交通部航港局負責管理,與東碇島燈塔合稱為「金門雙碇」。
已登錄為縣定古蹟的北碇燈塔,古蹟本體包括:燈塔、宿舍、隊長室、動物養殖棟、花崗石儲水池、紅磚鋪面、圍牆等。進入燈塔,沿著燈塔內部迴轉樓梯,登上塔高17.5公尺的白色百年燈塔,白色塔身,在湛藍海水映照下,奪目耀眼。
目前島上只有官兵三十多人,負責戍守著這座百年燈塔和島嶼。除了白色燈塔外,白色牆身紅色屋頂的小小觀音、媽祖廟,靜立在燈塔前方,守護官兵。
小廟入口,「北斗泰山扶天下,碇國安邦護浯島」門聯高掛。進入狹小廟內,正面牆身書寫著:「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雙手虔誠膜拜,心經經文,縈繞耳邊,護佑島上官兵,也撫慰天地眾生。
小小觀音、媽祖廟之外,還有一間祭拜烈士忠魂的無主小廟,「烈士忠魂永護國,青史留名長憶思」,兩岸對峙的昔時,多少保鄉護土的年輕英靈,在烽火中,化為一坏黃土,一方小小的英靈牌位,幾炷清香,在遙遠的小島,靜靜訴說當年離鄉背井戰士們的悲歡故事。
探勘完燈塔等古蹟,以及破損漏水的官兵房舍後,我們原船回返,「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人生多苦惱,幸有裊裊梵音,一路相隨,在汪洋大海中,在混沌的世間裡,陪伴我們堅持初心,勇往向前。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