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冥冥中的緣分

發布日期:
作者: 吳家箴。
點閱率:707
字型大小: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想必杜甫有感而發!誠然,一生中認識許多同窗好友,有些一別便不復見,有些如浮萍般偶爾一見,但有一些同窗好友在我人生旅途中不斷相遇相聚,冥冥中似有一股力量在牽引,這份緣分得來不易,巧妙得超乎想像!
姜千家同學是我此生緣分最深最濃的同鄉,家住後浦,我住浦邊,他讀金中初中末代,我讀城中首屆。高中起才同班認識,金中畢業後,我倆同時考上臺灣省立臺北師專特師科,同班同寢,生活在一起,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畢業後申請返鄉服務,又同時派往卓環國小任教,同住民房,後因宣傳砲夜半威脅而遷居廢棄碉堡,又同住一堡。翌年調回大金,兩年服務完畢,同年申請就讀師大,雖不同系,但常往來,師大畢業後依志願成績分發,在臺北縣近百所國中的「角逐」下,同時撕榜進入板橋市臺北縣立重慶國中任教,兩人不知身棲何處?乃向65級學長分租一房,後來姜千家調往師大附中任教,一再找機會希望我能去附中,只因我安於現狀而放棄。在我一生中,三度讀同校、三度住同房、兩度同事,似此同鄉、同學、同事又同房等多同關係的好友,或然率的確罕見,此生僅有。
張延熙同學家住沙美,同屬金沙鎮,直到就讀城中第一屆才成同班同學,高中也同班,同樣住校六年,也常一起讀書,朝夕相處,感情深厚。最巧的是高中畢業後同時考上臺灣省立臺北師專特師科,三度同班同寢,實屬不易。就讀師大時,他讀英語學系,同棟宿舍,經常見面。師大畢業後他返家鄉金城國中任教,而我留臺,幾年後他自城中申調臺灣省立海山高工任教,我則利用夜間在該校兼課兩年,他也在夜間兼課,多次相遇,成為同事,實為難得的緣分。退休後他參加本校退聯會登山隊,每週二固定一起爬山,日久與本校同仁逐漸熟悉,備受歡迎。延熙夫人也任教重慶英語科,與我同事多年,又增一份緣分。
莊炳祥同學與我出生地相同,在陳坑村誕生,年幼或許見面數次,但無記憶,直到城中第一屆才同校認識,高中又同校同班,師大雖不同系但常見面,畢業後他回金城國中任教12年,而我分發重慶國中。後來他申調來臺,先至高雄,後調台北縣立新埔國中,最後輾轉來到重慶任教直到退休,我倆曾幾度因擔任同年級導師而同辦公室,由於住家相距不遠,常有往來,退休後一起參加退聯會登山活動,持續長久的友情,實不多見。
李金振同學家住古寧頭,直到城中才同班相識,國三時常一起讀書,金門高中又同班,住校六年同寢。在師大時是高我兩屆的學長,記得大一入學時,我本讀美術系,住美術系寢室,只讀一週,教授列出許多必買文具,超越我負擔,雖然師大全校公費,而我又教了兩年國小,卻把薪俸全數交給父母補貼家用及醫療費用,存摺只有些許小錢,阮囊羞澀,實不敢寫信向住院中的父親開口伸手,遂有轉系念頭,走在校園中徬徨無主、不知所措?巧遇金振學長,見我愁容滿面,我如實相告,他說:「轉到我們系,系主任人很好,我帶你去。」果然成功,解決我一大難題。他擔任系刊主編,邀我加入編輯群,對我頗多指導與照顧。
民國94年暑假,城中第一屆同學會首度舉辦臺金兩地聯合同學會,旅臺同學會長張貞賢帶領闊別38年的同學「回娘家」,在地同學會長李金振率領金門同學機場相迎,場面溫馨感人,在參觀金大時聆聽同學李金振校長的一番簡介與治校願景,同學無不感佩,深以為榮!會後開車載我金門小遊,車上聊起讀書年代往事,難得情誼,極其珍貴。
民國101年,拙作僥倖付梓,金振同學為我賜序:「家箴吾兄新書《浯島情懷二》順利出版,可喜可賀!我很榮幸,也很珍惜與本書作者吳家箴老師是十年同窗,包括金城中學、金門高中以及師範大學,深信很少人有此機會。……。國立金門大學校長李金振敬上。中華民國一○一年六月二十九日。」在此深致謝忱!
陳佳德同學家住何厝,浦山、何斗併校後,他讀何浦斗門分校,五年級起才來浦邊校本部與我同班,幾位男生何克強、何應松、何振耀與我,為了沿路騎他24吋腳踏車,特地提早走到何厝迎接,交情日好。就讀城中、金中六年,同樣住校六年,朝夕相處,感情深濃,在高三畢業留言簿中寫道:「八載同窗,七歲同班;情如手足,須臾不離;如今勞燕分飛,述不盡離別之情;而今而後,願吾弟困知勉行……。」情真意摯,言詞動人!大學年代,他讀「中央警官學校」廣州街校本部,我讀師大,相距不遠,我常到校找他,畢業後他留在警大任教,歷任警大高階要職,城中同學會後搭他車返回,退休後幾度登門造訪,聊起往事,回味無窮!深情厚誼,此生難覓。
張峰德同學家住營山(洋山),同是六甲人,八二三砲戰期間,營山緊鄰砲兵陣地而遭池魚之殃,屋毀嚴重,村民紛紛遷居浦邊,張峰德遷住蔡永耀大厝,成為我的芳鄰,也是我兒時的玩伴。後來他讀沙小,我讀何浦,分別六年後在城中才同班,高中時他選理組,雖不同班但卻同寢,同樣住校六年,熟悉友好。日後他擔任中正國小等校校長,每次返金,校長室相見,深厚情誼,迄今未減。
李福井同學家住古寧頭,直到城中、金中才同班同寢,六年同窗,五年同班,此等緣分,並不多見。學生時代,就有不凡的文才,一起住高雄金門同鄉會等船時,他一早起身便聽美語電台英文,時時不忘讀書,勤奮感人!上班之後,除同學會相見外鮮少見面,然而,《金門日報浯江副刊》是我與他「相見」的園地,他文學造詣精深,著作等身,獲獎無數,是我學習的典範、崇拜的偶像,在《浯江夜話》短文中即展現無遺--結構嚴謹,層次有致;言之有物,且具願景;用詞遣句,拿捏精準,有「增一字則太多,減一字則太少」之妙!我私下尊他為「司馬遷再世」「史記再現」的作家,大筆如椽,令人嘆服!記得某年返金登門造訪,立即驅車前往金大找李金振,校長室相會,相談甚歡!
自幼一起成長的同村同窗,一再相見,是地緣關係與自然現象,然而在讀國小年代,尚有留級制度,又逢砲戰的停學中輟,能夠六年順利同班,只剩幾位。就讀中學六年,又歷經編班、男女與能力的分班、文理選組與留級制度,想要同班也非易事。難怪有人說:「人與人間,隨緣而聚,緣盡而散」,與同學臺金兩地的聚散離合、緣聚緣散,可說「相見時難別亦難」,相見時機會難得,分離時亦難捨得,至於何日再相見?只能看緣分吧!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