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父親的關金券

發布日期:
作者: 韓美慧。
點閱率:571

有次在網路上看見有人分享一些票券的博物館,看見了家裡出現過的關金券跟金圓券,沒多久在報紙見過有人分享其父親的關金券,讓我關注起這已經是廢票的幣值。作者寫到父親收藏餽贈其收藏,雖然幣值沒有我父親的幣值高,但是我看見作者寫出其父親歷經的戰亂跟時代悲劇,如同我家父親的過往,看著:內心深處都有著久久無法釋懷的迴盪跟激動。
沒錯,我的父親正是戰亂中走過來的悲劇人物之一,跟分享作者不同的是:我的父親選擇嘴巴縫得緊緊的,沒有透漏絲毫的家鄉事蹟,甚至到父親撒手人寰我們都不了解其家鄉背景?幾十年後,直到2016年10月有親人從天津找到在台灣的我們。最後比對父親留下的資料,還有跟母親說的二、三件事,才得以揭曉關於他的個人過往軌跡,然後重新認識我的父親。
在那個悠悠蕩蕩的歲月中,很難道盡父親及其百年的家族史,爺爺曾經是該鎮數一數二的大地主,相認的後輩們說:往事不堪回首。就是爺爺跟伯父、姑姑家大業大,經歷了文革,打趴在地,或許是這消息跟爺爺那邊的經歷,讓當時在金門軍中服務的父親最終選擇絕口不提,基於不想讓在台灣的我們知道,也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這苦。父親是輾轉得知家鄉訂親第二大地主校長女兒再婚,因此也死心選擇在台灣娶了我家母親而定居下來,我們四個孩子是活在幸福中的五年級後段班、跟六年級前段班(小妹是六年級開頭),加上父親跟母親結婚後軍職轉任公職,那種父親經歷過的兵荒馬亂,更是我們孩子的絕緣體,我們一無所知跟了解,只有長大後才明瞭,為了給我們一家幸福,婚後決定從軍中退下來轉任公職,父親遠離是非之地,加上其家鄉是富家子,軍中的文化不是父親可以適應的。
家中有了我們這幾位孩子,父親肩上的責任更加重,還記得小時候母親拿著父親收藏的一些手飾跟留下再也無法使用的票券,母親嚴肅的說:父親跟其提過,這些關金券跟金圓券在民國38年後就是廢票了,但是父親一直帶在身邊,應該是最早家鄉爺爺、奶奶換給父親帶在身上的,戰亂時刻,身上帶著黃金是危險的,只有這票券方便收藏。母親還說:父親說:等到反攻大陸就可以兌換了?孩子的我們聽得傻楞楞的,父親從未對孩子的我們提,卻跟枕邊人母親提起,那時候就是想著:是真的?還是假的?如今想起:只能對天上的父親說:謝謝您小時候讓我們活得自由自在的,無憂無慮。
每每看見有人分享他們的故事,我就是個吃瓜群眾,不曾想過,我自己的父親也是個有故事的人。日子年年過,5年多後,我們從苗栗搬來台北,母親倒是盡責,把父親的關金券跟金圓券帶著,連奶奶給的古玉等都收藏好,只是我們真不懂,母親居然把紅寶石給丟了,因為母親不知道其價值,也以為父親沒買真貨給她,但是袁大頭還是留著,直到我們跟大連親人相認,才應證這些的價值。甚至還在瀋陽小故宮看見有隻翡翠戒指跟父親的一模一樣,可惜的是父親摔斷了,當下我一整個震驚,小時候覺得醜呀!我內心一直記住母親對我說:父親提起反攻大陸後,可以到大陸中央銀行兌換;重點是,台灣也有中央銀行呀!上頭公告早就不能兌換了,可憐父親那個時代悲劇,總是牢記老總統中正說過的:日後反攻大陸。隨著現在兩邊人們往來普及,不知道誰能還他們公道。而父親的關金券跟金圓券因為母親淘汰保險箱,忘記裏頭還有幾張幣值更高的票券,只留我跟弟弟收藏的幾張還可以留著紀念。我父親的關金券跟金圓券不是他親口跟我們提起,卻是日後我們母女拼湊起來的,對於這些早就是廢票不流通的票券,此刻我們收藏價值大過當初的實質意義了。憶起40幾年前,母親說:父親活著這麼節省,要讓阿爹最後住的房子風光體面,有錢的孩子,卻是婚後節省度日,只為給我們一家人有個像樣的日子。
我是個要求很普通的人,我只求上天讓人們過好日子,重點是:這世界真的不要再有戰爭,因為戰爭太可怕,讓好好的人類會流離失所的,更是懇請世界各國的領導者,千萬別為一己之私,讓百姓們陷入火海中。人們的要求真的很微小,求世界大同,和平才是善念。
關金券跟金圓券小常識:關金券1931年(民國20年)5月中央銀行發行關金券,1942年2月發行大額關金券,成為比當初法幣面額更高的貨幣。1947年1月中央銀行發行新關金券,規定對法幣比例1:20,接著各地物價隨之漲價。之後被金圓券取代,關金券流通17年半。
金圓券:1948年8月至1949年7月止,之後關金券、法幣停止流通。給民間帶來巨大經濟損失,更是中華民國政府第二次國共內戰迅速失敗原因之一,失敗之後改成銀圓券。(資料來源為維基百科)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