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從市井煙火到精神秘境 ──讀王學敏短篇集《天殺》

發布日期:
作者: 東瑞。
點閱率:314
字型大小:

今年4月到臺北,收穫頗豐,其中之一是獲得不少珍貴的文學藝術贈書,其中之一是王學敏收錄十篇短篇小說的《天殺》(情書出版社2019年4月版)。全紅色底色、嵌入自繪鉛筆畫《牛》圖的封面,非常吸引。之前我只擁有她的詩集,首次手捧她的短篇小說,很是期待。一方面,之前讀過她不少短文,感覺她古典文學、中西藝術、特別是繪畫、音樂、西洋文學的素養都甚深,寫起小說一定很有深度。果然,掩卷,《天殺》有許多超乎預計的驚喜和精彩。
對於女性作家的純文學小說我很感興趣,並非想從其字裡行間窺見什麼隱秘,真正的原因是很想從中學習她們那種比男作家更勝一籌的細節經營,畢竟細節很重要地牽涉小說的成敗;再者,也很想瞭解女作家的選材,是否僅囿於愛情婚姻,無法逃脫題材狹窄的宿命?如果她們關懷社會芸芸眾生的生活和命運,又是從什麼角度切入的呢?與男性作家有什麼不同?
在旅途中讀罷王學敏的短篇集,感到她的人文關懷面很廣,完全跳出了不少女性作家專寫婚姻、男歡女愛的框框。從旅途遇見有緣之人進行一場柏拉圖精神之戀的《愛戀十日》,到充滿幻想,一進入所有不幸都會隨之消失的《白屋》、將創作完成喻為誕生文學巨嬰,為紙質文學鼓與呼的寓言體小說《懷胎三年半》;從描述傳奇女性白雲一生的《小河搖晃著》到女性復仇主義的《蛾的宿命》、以被拐帶販賣的小蜜的回憶為線索的描述母女重逢故事的《關閉童年的窗》,到以含蓄手法寫性幻想的《天殺》,以致將細節寫到極致的、把小說背景放置於中山市場血淋淋豬肉攤的《寶鈴日記》,還有《鋼索上的芭蕾舞》《真實之門》,十篇短篇小說王學敏都寫得「很小說」。專家們都說,小說和故事的最大不同,就是故事講究起承轉合,讀完覺得故事很完整,有頭有尾,但缺乏咀嚼的餘味;小說則完全不同,講究藝術技巧,講究表達技巧,留白處可以令人思索和反省,有時還需要讀多幾遍,每次體會都不同;這也說明小說的成敗,不在於題材的選擇,而在於如何寫得富有藝術性,令其雋永耐讀。
在題材之廣和技巧之妙方面,王學敏的短篇,都不會令人失望。十篇短篇都寫得韻味十足,文字細膩,人物形象生動,而且運用了不同的技巧,達到最好的藝術效果。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關閉童年的窗》《愛戀十日》和《寶鈴日記》,寫來各有不同風格和韻味。
《關閉童年的窗》寫小女孩的回憶,用的不是理性的思維,而是一種氣味,一開始就道出小蜜的特殊感覺:「不記得從哪個時候開始,小蜜決定關閉自己原本靈敏的嗅覺。她認為鼻子是一扇窗,一扇通往悲傷童年的窗,只要關閉嗅覺,就可以切斷她失去親人的痛覺。」這種化思想回憶為嗅覺的奇妙經驗和寫法,非常特殊,不但一新讀者耳目,也將一個通俗的故事寫成一篇不俗的短篇小說。小說開始與末尾「小蜜安安靜靜聽著香華娓娓訴說,好像回到小時候,每天晚上睡覺前,在媽媽身上的茉莉花香裡,聽媽媽講床邊故事那樣,熟悉而且迷迷濛濛地要進入夢鄉」形成了很好的氛圍呼應。
《愛戀十日》設計的「雙重巧合」貌似老套,展開的情節卻新穎而回味無窮。小說以第一人稱的「我」──一個台灣女子到四川九寨溝一帶旅遊──遇到一位酷似自己前度男友的司機,而她的面孔居然也很像他亡妻的臉──這種猶如前世姻緣投射、複製與寄情在他們身上的情況,非常奇異,他們自然而然、無法自控地對對方產生好感,藕斷絲連地展開那無法言傳、只可意會的「愛戀」──沒有接吻摟抱上床的精神之愛。王學敏寫來不失女詩人本色,字裡行間有股詩意潺潺流瀉,抒情優美,讓人感到,愛,其實不僅至於男女間的戀愛,夫妻間的情愛,還有一種就是生命中偶來、令人難忘而又匆匆結束的愛戀,剎那就是永恆,時間短暫卻毫不影響。人與人之間的愛千奇百怪,像這種在人生旅途中邂逅、只是定格在某一時光的男女情愫其實不易捕捉,因為它一瞬就消失,恰恰是這種難度被大才女詩意捕捉,成就一篇愛的抒情詩。
王學敏的短篇小說,不乏現代詩的意象,如蛾的宿命,關閉童年的門,題目體現了這些意象元素。在《天殺》寫女子的性幻想,沒有那麼大膽露骨寫實,而是運用了很多細節、心裡描述、象徵物去暗示,含蓄而點到即止;她也擅於利用嗅覺的器官同感手法寫記憶和回憶,代表性作品是《關閉童年的門》,但她也絕不排斥現實主義,她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則以《寶鈴日記》為最出色。首先是選材上,才女、淑女型(當然也有文學逆女的另一面)的王學敏,居然「屈就」走進中山市場的「賣豬肉的攤檔」一帶,目光聚焦於幾把宰豬刀,將一幅幅描述解構整隻豬的畫面非常細膩地呈現出來,實在令人非常震撼。事緣老作家金寒為了給兒子玉虎以後的工作和生活留條後路,接手一個豬肉攤,和老妻先行「實習」才來傳授。豈料賣豬肉的營生難度很高,並非文人型的夫婦所能承擔。我們看到半條豬的前腿、後腿、大排、小排、胛心、三層在鐵鉤上掛起來,我們看到金寒太太每天需要翻豬肚、洗豬心、抓豬肺筋、洗腰子、翻大腸、翻小腸、燒豬腳毛……小說以五天的日記形式,以大量宰豬、解豬、售豬的行業細節呈現,猶如一個短片,場面感和真實感都超強。很難想像,作者沒有親歷過這樣的場景,體驗過豬肉攤的生涯,能寫出細節如此豐富,彷彿能讓人嗅到血腥氣息、感到噁心的特別藝術效果。該小說不僅顛覆大才女只能寫出愛情佳構的一般認知,而且意義多元,四個不同行業人物的階級差異躍然紙上,人物形象脾性栩栩如生,而父親關心兒子前途、想為他有好日子的心意和夫妻同心、克服難題的深情尤其感人至深。以五日日記體、用豬肉攤為故事舞台,將階級差異和矛盾藝術地展開,還把細節如此血肉豐富、巨細靡遺地書寫,將煙火味營造得這樣濃烈,《寶鈴日記》可謂王學敏以寫實手法創作得頗為成功的短篇小說傑作。本篇與作者超強的心理刻繪和描述為主的《天殺》那種西方小說的現代性比較,毫不遜色,僅此一篇,已可見王學敏短篇小說的藝術多元化和卓越才華之一端,令人無法不讚歎。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