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埔里的雲南味

發布日期:
作者: 賴瑞玲。
點閱率:309

聽說首波寒流將至,大雪時節的週末,全家帶著老媽去埔里的台一生態農場賞花。大弟愛自稱「Sunshine boy」,屢屢出門踏青都是好天氣,上國道三號時他還自豪萬里無雲萬里天!誰知過了愛蘭隧道就雲霧瀰漫,我們紛紛吐槽他「破功囉」!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幸運地在門口就找到車位;更Lucky的是今天只要投入發票即可入園喔!一進入園區,就能感受到花香四溢、青春洋溢、花樣年華的清新氣息,看見人生的青春充滿色彩。一踏入農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全台唯一首座花神廟,仿西洋神話有主神佛蘿拉及典雅大方的四季花仙子,還有一項精心設計的12星座許願孔。農場風景秀麗,核心面積佔地13公頃,視野面積更達數千公頃,猶如置身於一個環境教育的樂園中,讓人在享受休閒的同時,也能學習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農場不僅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更透過匠心獨具的佈置,將環境教育融入園區的設計中。除了五光十色花團錦簇的各區庭園景觀設計,最愛溫室果園旁一整列的白雪木——又稱聖誕初雪,一聽名稱就很符合節氣。母女倆笑靨燦爛地駐足在花前拍了很多捧著雪花的網紅美照。
中午我們特地挑選了第二次來訪,大弟念念不忘的雲南味餐廳。進入餐廳就看到牆上介紹老闆娘的父親——普鴻志。他是作者柏揚(鄧克保)筆下《異域》孤軍的一份子,家鄉是雲南省西南邊陲的建水縣官廳鄉老寨村,是官廳土司後裔。談到開店源起,民國90年,因為懷孕,老闆娘特別想吃雲南道地的豌豆粉,於是透過二姐婆婆的介紹,前往屏東里港信國新村拜師學藝,回台中後因為抓不到訣竅學習失敗。後來她生病的父親提起想吃豌豆粉和米干,為了能讓父親品嚐家鄉味,她再次南下學習,試作過程中,體力孱弱的父親總會在一旁不斷鼓勵和提醒,要把過程詳加記錄遵循古法製作,不要怕失敗,慢慢累積經驗就能成功。她父親因病痛體力漸漸消逝,離開得比預期還快,來不及為父親奉上一碗成功美味的豌豆粉和米干成為她一生的遺憾。學習過程中與父親相處的一幕幕成為她最珍貴的回憶,點滴在心頭。
雲南味堅持使用純米和豌豆手工製作米干、米線和豌豆粉,給顧客安心的食材,製作過程費工耗時,感念她父親的心讓她有勇氣和動力,希望這份堅持能讓顧客感受她的用心,讓這項傳統手藝得以繼續傳承。米線和米干有何差異?「米線狀似米粉,使用在來米磨漿經機器擠壓成線條狀,口感香Q。米干則狀似粄條,以在來米磨漿蒸熟後,手工切成條狀,口感滑順。」她還貼心地在牆上製作海報說明。「感謝您們給雲南味的支持讓我實現夢想!」她如是感恩。
位列雲南十大知名美食之首的「過橋米線」,相傳發源於雲南蒙自地區,至今已有三百餘年歷史。因為要把生米線從一個碗夾到另一個裝滿湯料的碗內,其過程有如渡過兩岸間的橋樑,因此被稱為「過橋米線」。從記憶中撈起在《未央歌》裡面,最常出現的食物就是米線,又以「米線大王」這間店更是遠近馳名。想起店家與學生們之間既溫馨又有趣的互動,尤其是小童對小貞官兒的逗弄,那種畫面相當符合小童充滿童真的性格。
回程路上大家討論起記憶中的古早味,突然想到姑姑久違的菜頭粿。是啊!自從她生病開刀後應該不復記得如何製作蘿蔔糕了。但是就如同雲南味老闆娘的父親——普鴻志依舊念念不忘家鄉味般,對於這種魂牽夢縈曾經的古早味,吾輩只能去夢裡追尋了……。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