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人生這一趟旅程

發布日期:
作者: 劉紡菱。
點閱率:559

今年清明節,老家的祠堂裡,看似無什麼異樣,供桌上依舊擺滿著鮮花素果、梵音繞樑、香煙裊裊,但仔細一瞧,在今年春祀之前,家族新建的小祠裡,又增添了幾位先人的靈位,令人感到不勝唏噓。這代表著:「歲月不繞人,長江前浪推後浪,祂們功德圓滿,被接引西方極樂世界,按理說應當要祝福,但卻不知為何?突然間感受到人生無常,便又潸然淚下。」
依稀記得幾年前,因進香團的成員盛情要邀約加上村子裡樂齡老人會會長李阿婆的熱情慫恿之下,阿嬤就再也找不到什麼理由,就勉強答應了參加了她生平唯一一次的進香團之旅。
出發前的那幾天,李阿婆在村子裡,高興的得意忘形,笑到呲牙咧嘴,露出滿口的金牙,平常人都希望給人留下明眸皓齒,文質彬彬的形象,唯獨她,不知為什麼?就是會給人有種獐頭鼠目、囂張炫富的感覺。所以阿嬤遇見她,便會低調的迴避她,內心對她的言行舉止,十分的厭惡。
但不知從何時起?阿嬤居然改變了態度,對李阿婆所有的要求都百依百順的,令家族裡的人,感到十分的詭異,大家都在猜想:「莫非阿嬤內心裡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而被李阿婆得知後,才會對阿嬤予取予求?」由於村子裡的人,謠言四起,並且傳得沸沸揚揚的,我只好厚著臉皮,當面去質問阿嬤,而阿嬤總是敷衍的回答說:「……做晚輩的人,不懂長輩的事,不要隨便亂猜測或是聽信村民之間的謠言……嘸聽到沒?」便不高興的用力甩開了房門,躲進了臥室裡,老半天不出來。
阿嬤出生於書香門第的家族,受過中式教育,平常總愛身穿旗袍,一生都住在老家的古宅院裡,她一直過著相夫教子,並保有「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的傳統觀念,她在村子裡一直都秉持著「勤儉持家,敬老慈穉。」還被縣長在母親節時,頒發「懿行懿德」德行楷模獎的匾額,這對咱們家族來說,可以說是無限的光榮。而村子裡的村民,大家都稱讚阿嬤是一位賢良淑德,令人敬佩的老婦人。
然而李阿婆自幼便出生於鴻商富賈之家,平常除了喜受穿金戴銀,就連假牙也是鑲金鍍銀的,她常常穿著委託裡時尚的洋服,婆家住在她陪嫁的洋樓裡,裡面的裝潢宛若貝闕珠宮,她的娘家在地方上,可以說是富甲一方的知名財主。而李阿婆從小就受西式教育,家族中的長輩們普遍篤信基督教,她出生於都市,但卻不知為何下嫁到咱們這個傳統的偏鄉裡來?據說是因為她少女時,情竇初開,而未婚懷孕,又不知懷上了誰家的孩子?所以她的父親,不得已只好託媒人,把她加碼「賠」嫁到咱們這個村子的李家,這樣就可以掩人是非,也替她找到了歸宿,順便替她那尚未出世的孩子找個父親。所以村民對她自由開放的觀念感到十分的不能苟同,總覺得她的生活除了非常奢侈浮華之外,又不遵循常倫婦道,見到她的村民,沒有人不睨視著她。
事實上,是村民之間,都沒有受過什麼教育加上民風保守,才會對她有些誤解吧?有時候,她除了性情開放活潑之外,又有點古道熱腸。
阿嬤是個傳統觀念很濃厚的老村婦,怎麼會和李阿婆合得來的呢?因為村子裡,也只有李阿婆接受過西式教育,她的英文能力,宛如老外,而阿嬤又不識洋文,所以阿嬤只好勉強的來央求李阿婆帶她去郵局,替她寫些國外的收件人姓名與地址,每逢年節時,便寄些伴手禮,送給她住在國外的娘家大姊。而大姨婆自年輕時便移民美國,後來一直過著獨居老人的生活,她每每收到伴手禮時,便會打電話到李阿婆家去感謝李阿婆的協助和阿嬤贈送的禮物。
今年大姨婆說她較晚才回覆收到的禮物,是因為她檢查出罹患婦癌晚期,一直進進出出在醫院裡治療中,所以過年時,便沒有來得及答謝李阿婆和打電話給阿嬤拜年。大姨婆她一直很想念阿嬤,她說將來過世後,希望能落葉歸根,但卻又不想麻煩到阿嬤,所以心裡十分的矛盾。
阿嬤聽到這個消息後,感到十分的憂心,當下便淚流滿面,阿嬤和李阿婆商量後,要李阿婆保守這個秘密,阿嬤便又和李阿婆去了銀行匯兌了美金寄給大姨婆,這些錢,都是阿嬤這些年來,平日收到家族子孫給的孝親費,她平常捨不得花用,便把它存在銀行,成為她的私房錢,她不想讓家族裡的人說閒話,說她是「婆家賊」,父母都過世了這麼多年,還要將婆家子孫給的孝親費,省下來,去買伴手禮和兌換成美金,寄往國外給她的大姊醫病。
這些年來,李阿婆一直替阿嬤守住著這個秘密,所以就贏得了阿嬤對她的信任,阿嬤為了回報李阿婆的人情,也就爽快的答應了和她一起參加了進香團的活動,順便去幫大姨婆祈福。
直到今年阿嬤去世之後,家族的人在整理阿嬤的遺物時,才嚇然發現,一個舊餅乾盒子內,存放著許多國外的匯款收據單和幾張阿嬤與李阿婆還有大姨婆的合照,原來阿嬤還瞞著大家和李阿婆到國外去探訪過病危的大姨婆,並且還和李阿婆約好了,三個人一起回國買生前契約,將來她們不想麻煩任何人來祭祀,她們三個人決定花葬於村子外的墓園裡。而自從李阿婆嫁入婆家之後,她因不想惹怒婆家,為信仰而離婚,讓娘家父母操心,所以她只好入境隨俗,便隨從夫家改信了宗教,不再堅持一定要信奉基督教。也因如此,她不想讓娘家人和婆家人,為了她過逝後,在宗教儀式上起衝突,所以她願意和阿嬤還有大姨婆,一起花葬於同一個墓園。
原來阿嬤在過世之前已經找好了「歸宿」和同行的「閨蜜」?所以家族中的族長,便遵循著她們三個人的遺願,舉辦了同葬一個墓園的追思會。但是為了緬懷她們,家族中的族人們,便將她們的靈位,另尋風水寶地,新建立一座小祠,並命名為:「海口三仔嬤祠堂」以紀念她們義結金蘭的姊妹情深。在她們這趟人生旅程之中,生前能夠互相扶持,往生後又能相伴長眠,想必一定沒有遺憾了吧?所以,做晚輩的,只有放下與成全。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