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漲聲響起的日常

發布日期:
作者: 辛夷。
點閱率:247

  傍晚回家前,我總會繞到巷口的超商晃一圈,不是為了買什麼,而是看看「友善食光」那一區,是否還躺著幾件「剩下來的命運」。打了五折的三明治、即將過期的飯糰、貼著紅字貼紙的滷味拼盤,一個個像穿著標籤的生活妥協者,在冰櫃裡低聲說:「我們還能派上用場。」
  從前挑的是口味,現在挑的是價格。錢包鼓不起來,只好讓胃學會妥協──從一天一杯的咖啡,到改喝公司茶包泡出的熱水味;從中午百元的便當,到晚餐剩菜配一碗白飯的簡便套餐;手搖飲成了奢侈品,夜市的鹽酥雞也改成「聞聞就好」。
  我不是唯一這樣的人。公車上、辦公室裡、巷口市場間,每個人臉上都寫著同樣的算計──怎麼用剩下的薪水,撐過這個天天喊漲的世界。早餐店的蛋餅從三十元漲到四十,便當從八十跳到一百,一杯咖啡的價格,幾乎抵上一餐。電子產品尚未漲聲響起,我們的日常卻早已在不斷飄移的物價中悄然滑坡。
  我開始大量採購茶葉蛋、搶買一送一的即期飲品,甚至研究哪家超市幾點會把麵包換上折扣標籤。有人說這是生活的智慧,我卻覺得,更像是一場無聲的拔河──我們與物價的拔河,我們與「曾經過得比較好的自己」的拔河。
  有時候想想,這樣活著像是在勉強,卻又死不肯輸。不想輸給漲價,不想讓生活敗給現實。
  「有感」這個詞,如今變得異常真實。不是選舉口號,不是廣告語,而是當我看到飯糰打折時的那一絲欣慰,是湊出整數結帳後的那點慶幸,是咬牙苦撐時,還沒鬆手的那份決心。
  不是我們沒錢,是錢總比我們先跑光;不是我們不努力,是這世界花錢的速度,比努力追錢還快。
  日子雖苦,我們仍硬著頭皮過;生活雖窄,我們仍在縫隙裡找光。畢竟,日子總是得過,只是過得更小心,過得慢一些,也省一點。這,就是我們的日常。你、我、他,都是這縫隙中的生活者。
  但請你記得──撐下去的我們,不是脆弱,是堅強。我們默默地省,默默地忍,卻也默默地照顧家人、撐起自己。這種無聲的韌性,比任何漲幅都更頑強。
  總有一天,物價會停下狂奔的腳步;總有一天,我們可以鬆一口氣。但在那天來臨之前,請你一定要撐住。因為這個世界,值得被我們活出更好的模樣。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