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隨筆】老人別登梯爬高
鄰居的阿婆在自家的空地上種一棚的絲瓜,細心的照顧,生命力旺盛,綠葉成蔭,夏日的午後,阿婆和她的朋友們,坐在瓜棚下聊天,日子過得逍遙自在。
瓜棚下垂下來十幾條絲瓜,有就已經成熟,如果不割下來,太老了就不能食用。
颱風來的前夕,阿婆看成熟的絲瓜,在颱風來之前,沒有割下來,瓜棚一定被颱風吹得七零八落,遭受嚴重的破壞。
年輕的家人都去上班,沒有人在家,等到天黑,家人回來,要收割絲瓜就很不方便,他決定自己搬梯子來收割,把絲瓜割下來。
搬出來放在倉庫裡鋁梯,放在瓜棚下墊高,爬上梯子,很容易把絲瓜割下來。
人爬上梯子的第五階,梯子因為重心不穩倒下去,鋁梯壓在阿婆身上,因為疼痛大聲呼叫:「救命啊!救命!」
聲嘶力竭的呼叫,卻沒有人反應,午餐後阿婆的朋友們都在午休,沒有人會到瓜棚下,也沒人聽見求救的呼叫。
求助無門,疼痛越來越厲害,想起身上的口袋裡的手機,就是唯一救命的工具。
打電話給最好的朋友,朋友很快就趕過來,立刻打電話叫救護車,把人送到最近的大醫院急診。
經過檢查小腿骨折斷,肋骨斷掉兩根,傷勢嚴重,才疼痛的很厲害。
送開刀房做緊急的手術,過了幾天,阿婆的病情恢復得快。好朋友去病房探望,她勸大家說:
「人老了千萬別逞強,為了幾條絲瓜,差一點賠掉老命,老人家千萬別登梯爬高,太危險。
傳統祭品的凋零
因為祭拜的需求,到老街上唯一的一家傳統祭品店購買紅龜粿,發粿。
因社會的變遷,許多傳統的美食隨時間的消逝凋零。如紅龜粿,發粿傳統祭品,因為銷售量減少,能夠繼續經營的店家越來越少。
他們的生意也只有在逢年過節或者客戶特別需求時,才會上門來訂購各種傳統食品。
年糕是過年以糯米為材料,和適量蔗糖,放蒸籠蒸熟,就是祭祀神明或祖先重要的一道祭品。祭拜後,炸年糕就是一道非常受歡迎的點心。還有步步高升,吉祥的象徵。
發粿以米浸泡後磨成漿,發酵後蒸熟必定裂開,形成開花的樣子。發糕還含有發財及蒸蒸日上,事業發達的意涵,也是各種祭典不可或缺的一種祭品。
紅龜粿另外的含義就是象徵長壽吉祥好命的涵意。可以使用的紅色素混合在粿粹當中,作為表皮,內餡甜鹹等口味。
因為祭典的需求我訂購了六個發糕六個紅龜粿、祭典圓滿結束以後把十二個傳統食物分送給三個小家庭。各自帶回家享用、由於製作的手法不是非常的精細、兒女們對這些食物沒有什麼興趣。
我自己各留一個紅龜粿,發糕,放電鍋裡面蒸熱,紅龜粿呈現糊狀,包的內餡是紅豆,卻沒有紅豆鮮美的香味,非常失望。
建議這些製作傳統祭品的朋友們,除了祭拜神明的功能之外,讓消費者樂意食用。
尤其是全世界糧荒時刻的來臨的珍惜,不要浪費,全世界人類面臨飢餓的時刻,喚醒每一個人都要節省食物,防範發生飢餓的窘境。
沒有休假的行業
每天清晨七點多,我在社區的巷道散步,經常看到一位騎電動三輪車的老人,身體瘦小,帶近視眼鏡,停在樹下.從塑膠袋裡拿出水煎包,吃他的早餐。吃飽了,發動電動三輪車上路,去哪裡?做什麼?不知道。
三輪車的前後架上放著雨衣還有幾分報紙,我猜想:
他是送報的老人嗎?看起來年紀不小,還要出來送報紙。
讓人感覺有點神秘感,也從不跟人打點頭打招呼。今天早上,我先開口:
「早安!」
他也禮貌性的回「早安!」
我問他:「你在送報紙嗎?我們社區有人訂閱報紙嗎?」
「有,二十幾戶,送到這裡是最後的訂戶,送完我就可以回家休息。」
「清晨幾點開始送報?」
「每天清晨三點多到派報中心分報紙,四點鐘開始送,八點鐘以前結束,整天就沒事情了,做我想做的事情。」
「送報紙天氣好的話工作很輕鬆,碰到下雨天,寒流來的時候,大清早出來送報就很辛苦。」
「現在年輕人就不願意送報,待遇又不好,現在只有我們這些老頭沒有別的事情幹,只有送報紙,賺一點零用錢,脊椎骨受傷,沒辦法做粗重工作。」
他又說:「現在報紙越來越少人看,報紙的訂戶也越來越少,大家都從手機或者電腦看新聞,以前有十幾家報紙,現在派報中心只送三大報,其他報紙都不經銷了。」
「萬一身體不舒服不能送報,能夠找人代替嗎?你有沒有建立客戶的名冊?」
「沒有,我也從來沒有找別人送過,因為客戶的住址,全憑個人的記憶,不需要名冊,別人的方法代工。」
「幾十年下來都沒有缺席嗎?」
「是的,除春節休息五天外,送報的行業是全年無休的,沒有雇主,向誰請假?這是一種非常辛苦的行業。」
聊天聊得很愉快,他說:
「我們明天再聊吧!還有最後幾戶報紙要送,有的老闆等著要看早報,不能太晚送,明天見。」
他今年六十八歲,己經超過退休年齡,送報賺取一點生活費,自己養活自己,令人感佩。
使用語音輸入的心得
運用語音輸入功能寫作文章有一段時間,最近經常故障沒有辦法使用。
經常使用桌機電腦語音輸入的功能,在Google搜尋資料幾乎每天都會使用,可是語音輸入的功能時好時壞,造成很大的困擾。
按照提供的條件操作幾個動作,就恢復了功能,過了一段時間又發生故障,不能使用,非常懊惱。
麥克風使用一段很長的時間,孫子建議購買的比較高階的麥克風,就可以改善是語音輸入的功效。
賣場買一隻中價位的麥克風回來,與原來線路輸入不一樣,改用USB插頭。
買回新的麥克風,安裝妥當開始使用,非常順暢。很高興。
使用一天,又故障。他發覺我使用的那個開關按錯鈕,按到靜音鈕,麥克風沒辦法收音,就失掉語音輸入的功能。
恢復到正確的按鈕,沒有恢復語音輸入的功能。
那就是電腦內部操作的問題,孫子幫我檢查代表內部設定的問題。終於找到答案,選擇要說說話或錄音裝置,停留在線路輸入的部分,沒有更改,麥克風沒辦法運作。
從設定進入在轉入系統音效再找輸入,在找選擇要說說話或錄音裝置,點選麥克風調整為2-usb-MIC。操作完成就可以恢復語音輸入的正常操作。
其實只要操作幾個步驟,一切的困擾就可以迎刃而解,就能可以順利完成。
許多電腦操作的問題,層出不窮,一個沒有受過使用電腦正式訓練的老人,使用電腦時經常發生問題,幸虧家裡有一個大學畢業的理工男,我提出來的疑難雜症,幾乎都能幫我解決問題。不恥下問態度,是我學習電腦進步的原動力。
看到困難,不知解決要領,摸索半天,還是無法解決問題,浪費更多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