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情〉評賞與感言
〈恩情〉
眼盲身心細
顧雙胞胎小兄妹
恩惠永銘記。
作者感言/陳文卿
大約在四十年前,那是一個寒冷的一月份,我剛參加完四天三夜的國三畢業旅行,回到家時,被家人告知奶奶已躺在棺木裡。我卻沒能見其最後一面,現在想起來,心中充滿了對奶奶的思念,眼眶不禁泛淚,因此寫下對奶奶的緬懷。
聽媽媽說,奶奶在民國前出生,七十五歲時因不明原因造成眼睛看不見。其他的兒子都不照顧,只有爸爸(排行老三)把她從斗六老家接到虎尾照顧。那時,我們家還住在一個改建自豬舍的房間,一家人睡在一個大通鋪。媽媽為了讓奶奶能夠有好的環境頤養天年,加上我跟雙胞胎哥哥也即將出生,就借錢買了一間平房,全家人搬到新的地方居住。
我倆出生後,奶奶已經七十八歲。平時爸媽要外出工作,家裡就留奶奶顧家。奶奶餵兄妹兩人喝牛奶是一件大工程,聽媽媽說小時候鄰居聽到我倆哇哇叫,趕忙跑過來關心,原來是奶嘴塞到鼻孔,喝不到奶,嬰兒當然大聲啼哭。
在日常生活中,媽媽經常教導我們,因為奶奶眼睛看不見,我們必須時刻保持家裡的動線淨空,物品不能隨便亂放。每當我們吃東西時,也需要告訴奶奶物品的名稱和方位。回首過去的十五年,我們在奶奶的細心照料下,學會了各種生活技能,能夠縫補衣服、做家事,這些都是她無私陪伴的結果。正是因為有奶奶的支持,父母才能無後顧之憂地將我們五個小孩扶養長大。奶奶的恩情,我將永遠銘記在心!
評賞/顏曉曉
在作者陳文卿的俳句〈恩情〉中,透過簡潔而生動的三句詩,深刻表達了她對奶奶的感激與思念。這篇作品雖然字數簡短,卻能夠以樸實的語言展現出深厚的情感,讓讀者感受到親情的溫暖與無私。
首先,第一句「眼盲身心細」描繪了奶奶的身體狀況,提醒著讀者即使在失去視力的情況下,奶奶對於家庭的付出與關顧依然細膩而深切。這句話不僅表現出奶奶的痛苦,更突顯了她在困難中仍然堅強的心靈。這種堅韌令人感動,透露出生活的艱辛和對親情的珍重。
接著,第二句「顧雙胞胎小兄妹」則轉向具體事件,展現了奶奶所付出的努力與心力。在奶奶失去視力的情況下,仍然無微不至地照顧兩個小孫子,這需要多麼大的耐心與愛心。這不僅是能力的展現,也是愛的具象化,讓人感受到祖母相伴的溫暖與重要。
最後一句「恩惠永銘記」總結了前面兩句,表達了對奶奶無私奉獻的深刻感激。這裡的「恩惠」不僅指物質上的照顧,更是精神上的支持與陪伴。儘管作者已成年,但對奶奶的思念與感恩卻不曾淡去,這份情感如同在歲月的洗滌中愈發珍貴,提醒著我們要珍惜身邊的人。
總結而言,〈恩情〉不僅是對奶奶的追思,更是對家庭與愛的深刻反思。這三句俳句以簡潔的語言,勾勒出細膩的生活畫面,並將情感凝聚在每個字句之中,讓讀者在平凡中感受到不平凡的情感共鳴。無論時光如何流逝,這份恩情,如同烙印在心中,永遠不會被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