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連載】大箍呆
尾聲
入冬後氣溫驟降,一波波寒流接踵而來,導致中風癱瘓在床的虎嬸仔,因血管收縮心臟衰竭而與世長辭。即使家屬傷心欲絕,但之前與虎嬸仔有過節的那些三姑六婆,還是不忘落井下石數落她幾句,以了卻心中恨。
有人說:「這隻虎豹母緊死緊好,免得拖累大箍呆佮矮仔冬瓜。」
有人說:「若毋是大箍呆佮矮仔冬瓜𪜶兩個翁仔某,暝日佇共伊飼糜、佇共伊捏屎捏尿,這隻夭壽虎豹母,老早就死翹翹啦!撖講抑閣有通活到這陣。」
有人說:「這隻虎豹母夭壽、失德、袂好代誌做傷最,才也得到報應,予伊喙歪、目斜,四跤伸直直,倒佇眠床頂,生不如死。」
有人說:「生目毋捌看著一個查某人按呢佇罵人,啥物夭壽骨頭攏嘛罵會出喙;有時查甫人佇罵的粗喙話,伊毋爾罵會出來,面閣袂紅才夭壽喔!講著這隻虎豹母,實在替伊見笑。了然喔!」
有人說:「這隻虎豹母的心肝實在有夠雄,當年是怎樣佇苦毒秀香這個新婦仔的,恁撖知?除了舉藤條拍伊,用手捻伊的臉、捻伊的大腿、捻伊的尻川,捻甲烏青積血;嘛予伊食臭酸糜,食甲落屎落幾偌日;有一個落雨天的暗暝,為著一點仔小代誌,共伊趕出去沃雨,門關緊緊,毋予伊入來,欲予伊踮門口寒死。予恁逐家講看覓,這隻虎豹母有夭壽無?良心有去予狗咬去無?」
儘管虎嬸仔的一生受到很多爭議,但終究已蓋棺,她的靈身必須回歸塵土。雖然在世時談不上子孫滿堂,卻也有兒子來披麻帶孝「舉幡仔」,有媳婦來「捧斗」,有「囝婿」來拜「丈姆」,有養女依習俗幫她出「棺材錢」,也有外孫來舉「蜈蚣旗仔」,矮仔冬瓜的兄長也依習俗來祭拜「親家母」。當禮生唱出他的名字而出現在眾人面前時,現場一陣騷動,因為他長得幾乎跟他妹妹一模一樣,頭大、身長、腿短,還有一張滿是皺紋的老公仔面,是道道地地的矮古仔財;他也就是當年要和秀香姑換嫂的林家哥哥。
只見他神情肅默,以誠摯的態度向親家母致上「三哀四拜」之禮,上香後跪地俯伏哀三次又一拜,起身退後席再跪下拜四拜,動作嫻熟,禮貌週到。也因為妹妹嫁給大箍呆後,勤儉持家與村人和睦相處,相對地,對他這位矮古仔財哥哥,也以禮相待,並沒有輕視他。
大箍呆雖務農,但家境稱得上是小康,儘管財務由母親掌管,但自從母親中風癱瘓後,放在箱子裡的錢則由他自行運用。除了結婚時花掉六千八百八十塊外,其他只是日常開支,並沒有花掉什麼大錢,所以仍有不少存款。因此母親的喪禮,他不能太隨便,以免讓人說閒話。於是他和村中主事者商討的結果,除了師公和基本的大鑼、托燈、麻燈和大鼓吹外,又請了西樂和八音,以及準備了白亭、綠亭、藍亭、紅亭和返主轎……等等,即便不能像有錢人家「大鬧熱」,卻也不能太寒酸。
出殯的那天,雖然隊伍綿延數百公尺,來送她上山頭的親友和村人也不少,但全然是看在她的兒媳和養女及女婿的面子上,因為她生前的諸多行為,都難以獲得村人的諒解。即使人已經死了,理應要有同情心才對,可是虎嬸仔在世時咒罵人家的惡言惡語,仍然深深地印在當事人的記憶裡,必須經過歲月的沉澱,才能從他們的記憶中消逝。認真說來,如以她生前的惡劣行為,今天有這種出殯場面,她死也可瞑目了。
但每當村人想起她快如機關槍的夭壽、袂好、摳頭、絕種、填海、膨肚、死袂出世,甚至「破婊」、「破媌」、「臭姬O」、「嬈姬O」、去「討人O」、「討兵仔O」幾乎能罵的都罵出口,而且聲音之大猶如潑婦罵街。與她爭執的村婦無不恨得牙癢癢的,但卻也無可奈何,只好暫時忍住不跟她計較,讓這隻「起𤞚」的虎豹母罵一個痛快,看她要罵到什麼時候,或許得等她罵到口乾舌燥才會停止。反正村人對她那副令人不齒的德性都瞭如指掌,一旦聽到她大聲咆哮,就知道她跟人家吵架,所以也就見怪不怪了。
然而,如果罵人的本性不改,一旦下地獄,勢必會被牛頭馬面抓去割舌頭,而是否真會如此呢,誰也不得而知。總而言之,以後除了她的家屬外,絕對沒人會想念她。倘若說有,那便是茶餘飯後談起虎嬸仔那張罵人的嘴臉,以及苦毒新婦仔的惡形惡狀,還有新婦仔出嫁時,拿人家鉅額聘金和豬肉,破壞社會風氣,其他的卻也不值得一談。
大箍呆遭遇喪母之痛,內心難免難過,不管外人對他母親的評價如何,都不影響他們母子深厚的感情,畢竟他是母親懷胎十月所生,存在著無可取代的母子親情。母親往生後雖然減輕他們夫妻不少精神負擔,她的房間經過妻子的整理和打掃後,也聞不到那股嗆鼻的臭屎味和臭尿味,但母親的音容則仍然在他心頭蕩漾,有時一滴思念的淚水竟情不自禁地滾落在臉龐,思親的情懷可見一斑。
雖然他稱不上是一個孝子,因為他也曾經跟母親「大聲細聲」爭辯過,也曾經違背她的心意,不跟秀香做大人,以及不讓秀香跟林家兄妹姑換嫂;甚至背著她偷賣牛羊買腳踏縫紉機給秀香做嫁妝,也曾經偷抓雞給秀香做月子。凡此種種,不都是一個不肖子的行為麼?
而當年被他瞧不起的林家妹妹,在峰迴路轉的情境下,竟然成為他的妻。她的賢慧不在於她的外表,是發自她心靈深處誠摯的表現,既然命運已作如此的安排,他沒有不接受的理由。
況且,上天賜予他的是一個賢妻,儘管外表有缺陷,可是她有一顆善良的心,有一雙靈巧的手和矯捷的腿,又有一個可以承載兩桶水、兩籮筐地瓜的肩膀;更可貴的是她以誠待人的處世態度,已獲得諸多親友的肯定和村人的讚賞。對於如此的一位女性,又有什麼可讓他嫌棄的呢?
古書《昔時賢文》說:「一日夫妻,百世姻緣;百世修來同船渡,千世修來共枕眠。」所以他必須珍惜,也必須惜福。當他有了這個體悟,不禁撫心自問:他像不像是一個如假包換的大箍呆?
(二○八/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