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槳、母親的線--回憶五、六十年代,烈嶼羅厝,與爸媽捕魚補破網故事
羅厝,漁港,睥睨蔚藍海岸,海風習習拂面,月光冷冽灑落在放置沙岸蒼老舊竹筏,斑駁舊漁網,漁夫迎著黎明出海捕魚。
回溯五、六十年代,海岸綿延原始沙灘毗鄰漁村,適於竹筏上岸、離岸與停泊。十幾艘單人小竹筏併排躺在海水漲潮高潮線之後,熱情靜謐期待著昔日拂曉主人摩娑與疼惜。
拂曉,爸爸稀哩呼嚕餐畢,父子二人踱至岸邊竹筏,爸爸喃喃細語,當日漁類群游是依星辰、天候、潮汐及漁種而定,隨後二人將竹筏扛入海,我凝視著爸爸嫻熟划槳奔向大海,遂展開半日沿海捕魚的滋味。
漁夫泉水仔回憶稱讚,令尊捕魚技術精湛,深諳群游魚群集處,伊就尾隨於其旁撒網,果不其然,到頭來昭然若揭。
羅厝沿海成群游魚有青鱗魚、黃隻魚、小黃魚、小力魚及小鯊魚等漁種為多,係小型漁類,須以特製專用漁網網魚。晌午,我與爸爸一同將網上許許多多的魚從網中取出,累累的魚,誠然爸爸付出隱含濃濃的愛與兌換一家人的溫飽,進而點燃了無窮盡的祈望。
然而漁網毀損,其來有自,如白帶魚及鯊魚之類,其尖銳魚齒噬被網纏住的魚,連同漁網一同齕之;另則是海洋中漂流物所沖擊。
破洞的漁網,需要靠雙手來修補,均由媽媽一手包辦,其補網的手極為靈巧,首先將漁網張開,用剪刀慢條斯理剪去摧折的駢枝,然後一針一線細密地拼接縫合,讓爸爸捕魚無漏網,為家帶來豐沛漁獲;對應,親子間或有些微心結而情緒賁張、芥蒂、齟齬也是日常,用心爬梳鬱悶與微瑕,拂拭心中疙瘩與罣礙,濯不良心思,賡續像在心上一針一線細密地補綴綰合情愫繾綣與眷戀,流露溫馨又纏綿的親情,我們的生活不就是這樣嗎?
一盞昏黃煤油燈,照亮了全家每個人臉龐,爸爸嘮些鄉間遺聞軼事,媽媽縝密地縫補破漁網,也照映我夜讀璀璨前程。在寧靜的夜晚,微弱的燈光下,凝眸相視,親情滿溢。惟雙親已故,至此,……不禁眼裡噙著淚,記憶著生活點點滴滴鐫心銘骨的親情、愛涓涓流淌,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