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七夕之約

發布日期:
作者: 蔡佳珈。
點閱率:262
字型大小:

我先是怔住,腦中浮現錢包暗格裡的那條紅線,還有那些在廟裡低聲祈求的夜晚。過了幾秒,我側過頭笑說:「我只知道,我的紅線,還沒派上用場。」
  他沒再多問,只是低低地「哦」了一聲,但我聽見自己心裡的聲音在回應。也許,它正在派上用場。那天回宿舍後,我躺在床上聽著窗外的雨聲,心口微微發燙,像是有什麼正在靜靜生長。
  不久之後,我們自然而然地走在一起。沒有告白的排場,沒有戲劇化的轉折,只有一連串溫柔的日常,像河流一樣,悄悄將彼此的生活連成一體。那是我人生的第一段感情,不是七夕的巧遇,也不是籤詩的指引,而是在一次次真實的笑聲與交談中,緩慢而確定地萌芽。
  然而,對我而言,七夕不只是關於愛情。它更是家鄉金門的一段溫熱記憶。民間傳說中,牛郎織女因觸犯天條,被銀河阻隔,一年僅能鵲橋相會一次。織女的六位姊妹憐惜她的遭遇,便一同照料她的幼子,因此民間視七仙女與床母同為保佑孩童的神明。於是,每逢七夕,金門家家戶戶都會準備七娘亭、胭脂花、水粉餅等祭品,祈求七娘媽庇佑家中小孩平安長大。
  我家的七夕夜,總是從黃昏開始忙碌。與一般白天拜拜不同,我們是在夜裡祭拜。那時的風,像淘氣的孩子,呼呼地吹得燭火搖曳。我與堂弟們一手遮風,一手點燭,爺爺則在一旁笑著說:「有點燃就好。」桌上擺著七娘亭、油飯、艷紅的雞冠花,以及那盒仿胭脂的祭品。拜完後,爺爺會將雞冠花與胭脂盒高高拋向屋頂,那姿勢在夜色中像是要把祝福送上天際。當晚也會祭拜床母,供品是一碗撒著紅色米粒的油飯。那香氣混著蠟燭與夜風,成了我記憶裡專屬七夕的味道。
  更特別的是,爺爺早在幾個月前就開始製作七娘亭。那是用糊紙工藝打造的傳統祭品,亭中七位人物各有姿態,衣服上閃著細碎的金粉。我小時候曾幫忙上色、剪衣布,手上總沾滿亮片與漿糊的味道。爺爺有時會將成品賣掉,一個只收一百元,而外面至少要一百多。隨著印刷製品的普及,這門手藝漸漸式微。近年政府開始推廣七娘媽習俗與七娘亭製作課程,邀請耆老講述故事、帶領手作,並記錄影像保存。我記得曾有記者專訪爺爺,拍下他俐落地糊紙、上色的身影。那時我才真正明白,這些看似普通的動作,背後承載著幾代人的生活記憶與文化血脈。
  如今回首,我發現七夕對我的意義,早已不只是有沒有情人。它是廟宇裡縈繞不散的香煙,是神明給予的警示與祝福,是爺爺的巧手與笑聲,是夜風中搖曳的燭火。情人節的浪漫,也許會隨人事更迭而消逝;但七夕的溫度,早已在我心裡化作一條看不見的紅線。它不只牽著我的姻緣,更牽著我與故鄉、與家人、與文化的連結。(下)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