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陸軍第三士官學校第一期入學一甲子回顧

發布日期:
作者: 蔡國榮。
點閱率:162
字型大小:

民國54年9月,時年15歲的我剛自開瑄國民小學畢業,因家貧放棄升入國中,本打算找工作賺錢協助養家,恰好碰上第三士校第一期在金門招生,條件為年滿15歲、小學畢業之青少年、招生名額則為500名;訓期共1年、畢業後以下士任職、擔任班級幹部、分派在金門各部隊服務。本人就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被動的進入第三士校第一期就讀。
時光飛逝、日夜更替、月復一月、年復一年,60個年頭轉眼即逝,回過神來已經到了民國114年,屆滿「一甲子」的週期。當年那一群15-25歲的青少年,均已變為75-85歲的老翁;人老了方知來日珍貴,特別容易引起情緒上的感傷、對未來的無奈也更易對往事湧起追憶與懷念。
第三士校是引領我踏上軍旅生涯第一座起頭堡,它讓我由一位懵懂少年成熟到知曉如何去開創自己未來的成人,它給了往上舉升的墊腳石,讓我踏實的由士官至軍官、從班長到上校,服役滿28年安然退休,享受這快樂而幸福的晚年。故於適逢60年的今天,方對當年士校的場景、生活、操課的辛苦、唱歌的快樂……等點點滴滴,像泉水般的澎湃洶湧,驅使我重回60年前的時光隧道,引領大家回到當年的第三士校,重溫往日的喜樂!!
一、第三士官學校的誕生:
先總統 蔣公為擴大兵員來源,並落實以金門人保衛金門及照護金門青年的美意,於民國54年7月初,指示成立金門第三士官學校,金防部司令官尹俊 上將隨即責成民防指揮部指揮官王玉白縣長招考金門地區小學畢業,年齡在15歲(含)以上的青年預計500名。當時因無招生相關法規可資遵循,因而依當年現況擬定「招生作業規定及入學優待項目」,計有安家費、優待金、家居水電半價以及退伍返鄉政府輔導就業等。在倉促急忙下士校誕生了!!
二、第三士官學校的編成:
民國54年9月1日於金湖鎮──原「金防部幹訓班」現址編成,招考金門地區小學畢業,年齡15歲(含)以上之青少年。當年目標為500人,惟有學生因驗退或長輩勸回而放棄報到,故實際納編449人,其中預備士官班341人,選送憲校同學108人。這些人均來自金門各大鄉鎮,其中金城鎮107人、金湖鎮81人、金沙鎮111人、金寧鄉94人、烈嶼鄉56人。年齡最大者29歲、最小者僅為14歲,其中又以37-38年次居多,而這些人迄今均已為耄耋之齡。
三、第三士官學校的教育:
教育時程共35週(含入伍訓練16週)共計1年,於民國55年1月24日開學,同年9月25日結訓。施教方式依室內教學,操場演練,野外操演循環模式,落實並完成政治教育、法令宣導、基本教練、口令練習、體能教練、越野訓練、兵器操作、實彈射擊、單兵戰鬥與伍班戰術等。
以上10項課程,依課表排定之順序循序落實於每日教程中並於每階段完成時進行驗收,學期終了,再以學測與實作方式,驗證各學生學習成果,成績達標準了,就是一名合格的畢業生。在畢典時領取畢業證書並授階佩掛下士職。
四、新兵入伍訓練:
民國54年9月1日,學生入伍報到後,隨即由金門料羅灣碼頭搭乘軍艦至高雄碼頭下船,直接乘火車到達隆田火車站,進入第八訓練中心報到,展開為期16週的新兵入伍訓練。449人,共編成4個連施訓。本人編入第一營第四連受訓,連長為張清昌上尉。
訓練中心課程緊湊又辛苦,從早晨的上、下午各4個小時的操練,1周下來已令人脫胎換骨,累到睡覺時爬不上上舖;不過中心的伙食非常豐盛,早餐豆漿饅頭,還有稀飯;中、晚餐3菜1湯,還有飯後水果,那個季節正是台灣南部香蕉、鳳梨盛產期,因而中、晚餐的水果均為這兩樣。對於這1群來自金門偏鄉窮苦小孩來說,真是從未享受過的人間美味。
民國55年1月10日訓期結束,次日辦理結訓1日旅遊,搭乘8部遊覽車,浩浩蕩蕩穿梭在台南周邊名勝旅遊景點,渡過有生以來第一次台灣風景區旅遊愉快的1天,也圓滿完成了為期16週的新兵入伍訓練。
五、幾件記憶深刻的往事:
(一)母親的眼淚:
  家中長子的我小學畢業,當年黑、瘦、小、體重不滿40公斤,以15歲之齡去士校當兵,開瓊林風氣之先,在好男不當兵的年代,絕對不是一件光彩的事,而承受這個壓力最重的就是母親。當年不滿40歲的她吞下了來自左右鄰居的責難、嘲笑的眼光與口沫,更心疼自己的孩子必須獨自去面對不知未來的人生,無人也無處傾訴,只有晚上躲在被窩中,獨自傷心流淚。(事後聽弟弟轉述)
  然而隨著第三士校第二、三、四期陸續招生,金門各村莊、鄰居的小孩也陸續入讀、從軍的風氣變了,大家的想法也就跟著變了。另外,隨個人在部隊發展步上正軌且順利升職,家裡的生活也隨之顯著改善,因而母親也釋懷了,更放心面對當年不被看好的決定。
  (二)抱著皮鞋見母親:
  新兵訓練16週結訓回校的第1個週日,學校開放家屬探親「懇親會」,猶記得學校因為開學典禮將有國防部高級長官到場訓示,故必須穿著卡其軍便服並搭配皮鞋,因而每位學生配發1雙黑色短筒皮鞋,對於長這麼大,第一次穿皮鞋的我們,視它為貴重珍寶,那捨得任意穿著,因而懇親見到母親時,趕快獻寶「媽!我有皮鞋了!!」還是抱著來的。
  (三)戴膠盔的娃娃兵:
  我們是1群15歲上下的娃娃兵,入伍時身高不到140公分,五七步槍加刺刀都比人高,體重不到40公斤,因而納編在第四中隊,捨鋼盔而戴膠盔,扛不動五七步槍就改用卡賓槍,因而被視為娃娃兵。
  (四)那些年那些歌:
  訓練課目中有1項是「軍歌教唱」,通常是結合政教課程或晚自習教唱,那是一個政治敏感的年代,因而所有的歌詞內容均必須冠上政治或愛國兩字!下列的歌曲,還記得嗎?
  1.國歌、國旗歌 2.蔣公紀念歌 3.我愛中華 4.中華民國頌 5.台灣好
  6.反共復國歌 7.梅花 8.男兒志在四方 9.邁開雄健的步伐
  10.九條好漢在一班 11.夜襲
  12.陸軍士官學校校歌─歌詞如下:
海風浩蕩、國旗飛揚
建軍的責任落在我們肩上
我們是陸軍的基幹、我們是官兵的橋樑
精研學術、集一堂、把革命真理伸張
我們要做殺敵的豪強
效忠領袖、堅定信仰
把三民主義弘揚、把三民主義弘揚
  (五)隨營補習彌補學歷:
  當年入學的第一期學生,平均學歷幾乎就是小學畢業,學校為提升學生素質,彌補此一缺憾,因而設立了「第三士官學校隨營補習班」,利用每天晚自習時間及週六、日休假時間,由金防部招聘具備大學學歷且擁有教師資質的預備軍官擔任教師,來完成此一時代的「特殊隨營補習任務」,本人參與其中並獲得通過「初一學資認證」。
  六、畢業分發:
民國55年9月25日,學校畢業典禮結束後學生們領取派職人令,奉命派駐至金門的各部隊報到,分發到金防部砲指部的同學共20位,有13位分配到「六八七觀測連」,其中分發至「氣象組」的7位則分別為陳天生、楊肅苞、何進興、薛德成、王成生、歐陽彥興及本人。另外派駐「東聲觀測所」的為陳瑞龍、周老泉、陳昆明。「北聲觀測所」則為薛永頌、李長江、許進財。另外7位則在砲指部各單位任職。
  至於這20位以外的321位同學則派駐本島各步兵師並依所屬單位之需求,分別派到各單位擔任班級幹部。(上)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