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孤獨的身姿始終屹立 ----序黃慧敏《燈塔四記:島影中的守望》
2015年和2025年,對黃慧敏記者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人生紀年。前者,她選擇入籍金門,後者,她更「大膽」的設籍在鳥不生蛋,雞不拉屎的烏坵鄉,而戶長就是自稱「烏坵大嬸」的好友高丹華。
我是她們兩位多年的好友,我結識丹華在前,認識慧敏在後;但晚近這幾年,由於寫作、文史、旅遊的嗜好,和慧敏的討論、交流、互動較多,對她的文字風格、敬業精神、為人處事,都有些許認識,也許這就是她力邀我寫推薦序的原因吧!
本書分為兩個部分:part 1是「我在烏坵的日子」,part2則是「跟著燈塔跑」,這兩部份內容,都是她多年來一步一腳印,腳踏實地的「親履實錄」。
她熱愛金門,由於丹華的關係,她更愛上了烏坵。
慧敏書中提到的這四座燈塔,有三座沒百姓住,唯一有人住的烏坵島,她竟然一聲不響,就一股腦兒的入了丹華的戶籍,成為道道地地的烏坵人,這豈只是勇氣可嘉,簡直是她冒險進取的個性使然吧!
烏坵,因為「烏坵大嬸」丹華數十年來鍥而不捨的努力與奮鬥,其能見度已大幅提升了;今者,又有慧敏用她特有的敏銳觸鬚,加上其記者出身的生花妙筆,我心暗自雀躍,此後,丹華在為烏坵發聲的孤寂道路上,肯定會更有衝勁、更具動力!
書中描寫的人物,都是有溫度,充滿人世間溫暖的,其中有好幾位都是我熟識的。他們把日常工作的「北椗」、「東椗」暱稱為「椗裡」,每個月固定在椗裡工作半個月,在家裡休息半個月,習以為常,甘之如飴。
這看似稀鬆平常的工作,他們卻甘願做,歡喜受,而且一做就是三代。默默的守護著來往人貨和船隻的安全,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日常;而他們的日常,卻成為我們安全的最大保障。
我當然知道慧敏意欲出版此書的用心與真意,有些事情,是不需明說的。嚴格說來,慧敏最多只能算是「新金門人」,但她熱愛金門的方式,是不折不扣地「去做,就對了」;不像有些人,永遠只會出一張嘴。
以前,我對烏坵島、大膽島、北椗島、東椗島的認知,都是片片段段的,今天,透過慧敏抽絲剝繭的努力和訪談,我對它們的認知,竟能慢慢轉趨清晰了。
擁有了這本書,我國書寫離島的書籍,只差澎湖這塊拼圖了,因為之前,我和慧敏的共同好友張麗霜(糖霜),已然出版了金門和馬祖各兩本著作了。我多麼盼望慧敏能夠攜手麗霜,共同寫出澎湖來,如果此私議能成真,那麼將來中華民國的離島(或跳島)間的油輪旅遊,她們的這幾部作品,肯定是最為搶手的。畢竟,而今前線都可以變成後方了,那麼,冷門的事物,沒有理由不能變成熱門啊!
歷年的中央通訊社駐金特派員或記者,我認識多位,她是除了郭堯齡先生以外,最讓我折服的一位。拜讀她描述的市井小民,我會聯想到潘希真(琦君)筆下的小人物,他們看似不起眼,卻都是大時代的小角落裡最溫婉的存在,他們要的不多,只希望自己的選擇,能為世人留下一點點「生而為人」的基本尊嚴與傲骨,如此而已。
我也真心希望像慧敏一樣這種大咖級、高瞻遠矚的人物,能多入籍幾個到金門來。不要忘了,烏坵也是金門的一個鄉啊!
慧敏的個子不高,但志氣卻很高遠,拜讀了她嘔心瀝血的作品以後,我彷彿看到了一個因天候不佳,被迫「關島」,每日三餐,是除了罐頭食品還是罐頭食品,那一顆永不向惡劣環境認輸屈服的高尚靈魂!
而她,就是我所認識的黃慧敏記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