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我們的海洋--少尉見習官航海的日記
「乘長風、破巨浪」是從小深植腦海中的海洋夢想,對大海上的許多傳說與憧憬,就在歲月中堆積醞釀著。一直等到民國七十一年正式加入海軍之後,才有機會一償宿願。當真正踏在海上,才知道海上的男兒、四處漂泊的水手,要接受許多大自然的挑戰和磨練,更要面對無數不可能的任務。人說:「行船走馬三分險」我卻認為「行船走馬處處皆險」,大海的詭譎多變和巨浪的無情,隨時都有被吞噬的危機。面對海洋,覺得人是那麼微小脆弱如滄海之一粟。記得穿著雪白色軍服的那段年輕歲月裏,航海就是每天必須進行的生活課表及行程。在經歷大風大浪與生離死別之後,曾是青春熱情的少尉見習官,而今已邁入耳順之年,對人生的想法、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更有不同的詮釋與註解。
南部的港灣平靜無波,如熨斗滑過的綢緞布匹平靜無波。我們的軍艦(老陽編號:902)正緩緩通過外海燈塔的A點,這次是執行五日耐航及偵巡任務,艦艏除了破浪前行激起浪花聲和隆隆引擎聲音外,鹹鹹的空氣和海風伴我一路隨展開這趟征途。剛掛少尉軍階的初航那一年,時序初春季節,航海時鐘指向08:30的剎那,就在艦長的指揮下令,一聲二纜Let Go,正式啟航執行海上訓練與操演與偵巡警戒的任務。軍艦依航海程序緩緩駛離了南部的港灣。航行到指定的定位海域定點後,實施第一個課目:「小艇吊放操演」,當航海廣播本艦實施「小艇吊放」時,操演官以最快的速度穿著戰鬥服裝及備便各項裝備至小艇區就位,艦務長以純熟的專業知識帶領著各部位的弟兄,備便操演。而三位同時登艦的少尉見習官,負責拿筆記本和鋼筆,將所有操演的動作節次、口訣、操作指令及注意事項,逐一的詳細記載並於結束後,書寫心得報告作業呈交給副長批閱,作為艦上見習的考評依據。資深的航海士官長一聲令下,急促的腳步聲和人員操作口訣聲與小艇機械臂轉動聲,形成海上的另一種風采。小艇成功的著水,脫離、解纜、啟動舷外機,一連串的動作完成後,就在艇長的指揮下,以流線型的身驅在藍藍的海洋上,繪出一個雪白色的圓弧。
當「小艇吊放操演」課程訓練結束後,小艇緩緩吊起歸位。此時,戰鬥艦開始「全馬力測試」課程,兩根煙囪揚起了陣陣長煙,陣陣巨浪劃破艦艏,揚起萬馬奔騰般得滾滾浪花。我站在露天駕駛臺旁的瞭望區,手握著磁羅經圓盤、脖子掛上高倍數望遠鏡,不停的向值更官回報海面狀況。在艦長沉穩指揮下,戰艦逐一完成各項戰術運動與操演,他純熟的航海經驗與高超的船藝,讓我對驅逐艦的靈活運動與機動打擊力,更對海軍軍官的優雅氣質,留下深刻的初航印記。遠眺一望無際的海洋,乘長風、破巨浪,澎湃激昂的那份豪情壯志,在海上;在甲板上;在駕駛臺油然而生。
航行三天後我們已經到海的深深處,海的顏色由深藍色變成墨綠色,熟悉的左營港、半屏山麓和高聳的摩天大樓,早已消失在無盡綿延的海平線。左橫、右橫、前方、後方皆是藍藍的海,只留下筆直的白浪花 和偶爾浮出海面的海豚一路伴隨。離家越遠,對陸地的相思變得更濃郁。在官廳吃完簡單的午餐後,繼續展開下個指定課目,戰艦以高速度馳騁在深藍海域的靶區,左右舷瞭望以高倍的望遠鏡,配合高準確的搜索雷達共同尋找海上靶標;在下午14:30,發現鮮紅色靶標位置,經過航海人員定位之後,再由射控人員鎖定目標,就在計算修正後,各艦砲已完成射擊準備動作,時間指向45分,艦長一聲令下「B」旗滿懸,剎那間火光四射,煙硝瀰漫,隆隆的砲聲,響徹雲霄,從無線電那端傳來的訊號中,「擊中靶標」,駕駛臺彌漫著喜悅的歡笑聲與擊掌聲。那顆命中的彈著點,是全體官兵汗水與淚水交織而成的甜美果實。在此刻內心的悸動特別澎湃與激昂。在槍林彈雨的洗禮之後,大海趨於平靜,艦上弟兄忙著處理善後工作,砲口歸零、人員歸位,一切又回復正常的軌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