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圓滿中秋月
去年中秋節的腳步已然走遠,但兒子那充滿孝心的中秋節,至今仍讓我感動不已、難以忘懷!
對我而言,「月亮」其實不只是一個會發光的星體,她經常如慈母般溫暖地守護著我,從童年時的孤寂,到青少年時的苦讀,一路成家立業,進入職場,每逢人生低潮時,不管何時何地,我總會習慣性地抬頭仰望,尋找月亮的蹤影,凝視著高掛天際的月亮沉靜地思考,在那一片柔和的光影中,我總能找到情緒的出口,得到心靈上的慰藉與療癒,慢慢地走出生命的幽谷,她似乎在告訴我:「沒事的,一切都會過去!」
我的童年歲月是孤寂的,母親為了撫養五個孩子,在家鄉的一間媽祖廟前擺攤做生意,年幼的我總是跟前隨後,或讓我待在廟中,望著那尊「黑面媽祖」,當夜幕低垂時,我便坐在廟口,舉頭望明月,找尋兄姊口中的嫦娥和玉兔,直到深夜母親收攤,母女三人才迎著月色漫步回家。
自幼家貧,沒有餘錢栽培我,只能靠自立自強,當年大專聯考錄取率極低,致使六年的中學生涯日以繼夜、不斷苦讀。高中年代,每晚讀到圖書館熄燈才騎腳踏車回家,途經愛河河畔,一片暗黑,行人稀少,一股莫名畏懼,油然而生!若是月兒高掛,她會為我照明前路,伴我同行。回到家中「小閣樓」,桌前一方小窗,月光灑滿窗前稻田,伴我入眠,月亮其實是我青少年期的最佳良伴。
去年中秋,基於健康因素,家中沒買月餅,沒有烤肉,更沒吃大餐,僅有桌上一顆兒子帶回的柚子,聊有一點秋節氛圍。當日,秋虎餘威未退,兒子說了一句:「天氣燠熱,出門肯定中暑。」就悶著頭打電腦,直到下午四點,兒子突然開口:「我們去海邊吹風。」兒子向來知道我喜歡觀海、賞月、看夕陽,所以週休有空,總在出遊之後另闢看海景點。
中秋出遊車潮多,高速公路屢塞車,好不容易來到桃園大園區「古亭黃金海岸」,算是舊地重遊,記得初次到訪時,是在某個初夏日,正逢海水退潮時,可以走上沙灘,貼近大海,還見遠方排排站的風力發電機,近處一座特別的碉堡矗立水中,根據文獻:它是建於冷戰時期,為了防範敵軍登陸而設,如今成了遊人拍照打卡的景點。沙灘上情侶雙雙,牽手漫步;孩童們持著鏟子、打著赤腳在沙灘挖掘坑洞、追逐嬉戲;在潮間帶還見到可愛的小蟹、悠遊的小魚、活潑的彈塗魚。面對無垠的大海,海天一色、無涯無際,為之心曠神怡,悠然自得,配上絕美的落日美景,令人忘懷得失、陶然忘機。
此次中秋再訪,正逢漲潮時段,淹沒了沙灘,遊客三三兩兩,走在海堤步道,兒子總是跟在身邊,伴隨在旁,深怕我稍有閃失,摔個四腳朝天。此時海風習習吹拂,已無白天的熾熱,我們欣賞潔白美麗的浪花,諦聽著浪濤拍打消波塊的聲音,規律的節奏彷彿一首高低起伏的交響樂章,令人陶醉!頃刻間,夕陽西沉,漸漸地沒入海平面,似在跟大地人們告別,映照著滿天的彩霞,落日餘暉灑得海面通紅,夜幕低垂,忽見一輪淡淡的圓月懸掛在天際,我凝視許久,真是捨不得回家,在返程車上,頻頻回顧,心中不捨地說:「再見了!黃金海岸,謝謝給我這麼美麗的中秋暮色。」
回程路上,車輛馳騁高速公路,驀然回首,又見那輪明月更加亮麗,像蛋黃?像玉盤?就在眼前,我驚訝地大叫,這皎潔的明月,生平首見,隨著車行的方向,這輪大圓月,忽焉在前,又一下子忽焉在左,一路目不轉睛地追逐,驚嘆連連!兒子也說好看,這是他第一次在高速公路上看到如此特殊的月色景觀,隨著車下交流道,駛進「水泥叢林」,林立的高樓大廈掩住了圓月,令我有些失落!我試圖找尋月亮的蹤跡,眼睛直盯窗外,忽見她出現在遠方的兩幢大樓間,彷如「懸月」般,此時已近住家,月亮也伴隨我歸,高掛在住家上頭,依然那麼柔和地照亮大地、溫暖人心!
韶光荏苒,歲月靜好,今年中秋腳步漸近,回顧去年中秋,雲淡月明、皓月千里,一個孝心滿盈的中秋節和一輪圓若玉盤的中秋月,始終縈繞腦海,歷歷在目,久久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