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日報60週年】那年,一粒種子落下

發布日期:
作者: 牧羊女。
點閱率:958
字型大小:

弟弟楊永斌向來是好學生,看我投稿有趣,也經常為文投稿,理由是「我這姐姐不怎麼樣,文章可以上報,我也來試試」,坦白說他文筆比我好,讀書又認真,幸好他往理工科走,否則有他在我怕早早就把筆放下。之後,弟弟轉學到建國中學不再和我搶金副版面。
小品文〈康乃馨〉走上投稿之路
那年,高中二年級十七歲的我,某日耳邊飄來後坐同學提起「投稿」兩字,過幾日適逢母親節即刻偷偷寫了約二百字〈康乃馨〉小小文試投,幸運被金門日報正氣副刊登載,從此開啟投稿不歸路。
年少鄉下孩子懵懵懂懂,不知文字、文學意義是什麼?只因課外徜徉在《未央歌》《幾度夕陽紅》《京華煙雲》或《籃球情人夢》《地毯的那一端》……沒什麼智慧理性,也不懂思考,僅一絲浪漫幻想,就買一疊格子稿紙振筆疾書,就一盞雞心微弱燈光,小小窗櫺旁寫錯了重來,一遍又一遍在文字裡摸索,沒有人指點。斗室逼仄,牆上一面鏡子,幾張自己畫的水彩山水,一張小書桌,一張古老眠床。閉門造車,寫累了到陽台伸伸懶腰,天空那麼高那麼藍那麼耀眼,不懂一直寫下去會如何?喜好寫作是一種病,很瘋狂。現下回望,金門日報副刊太寵溺我了,幾乎一個月投稿好幾篇,沒有退稿過,如此養就一位少女的傲慢。為何自稱「傲慢」?因為不往外跑,不與人接觸,整個村莊闃寂無聲,偶爾幾聲犬吠,向晚炊煙裊裊,鄉下日子輕淡如一杯水,少女窩在斗室烹煮文字,論文字當屬清純,論人際當屬傲慢,仍然僅與少數要好同學聚一起編織一個又一個美麗的夢。
到村公所「偷」報紙副刊
當年資訊落後,家裡沒有書報雜誌,唯一書籍是每年一本黃曆,有趣的是看黃曆看到會自己算命有幾兩重?只能日日往屋前紅大埕旁的村公所跑,村公所有一份金門日報,多麼珍貴且唯一,當雙目所及副刊裡有自己的筆名,趕緊眼觀四方,趁無人空檔偷偷把副刊夾帶回家,心想反正沒人會看副刊,應該神不知鬼不覺,躡手躡腳輕巧如貓,家裡金門日報副刊全是村公所私自藏在兜裡運出來的,私忖是「雅賊」可別說是「偷」。經過五十幾載風雨,仔細揣思,總有人知道我私藏了副刊吧,母親常說:「雞蛋再密也有縫」。偷報紙的時光過的特快。緊張刺激也充滿江湖味兒。
不知何時得知稿子登出來會有些許稿費,這可大大激勵了我。但是報社在陳坑,太遙遠。從小在湖下打轉,國一到金沙國中,金城車站經環島北路到沙美,我的上學路線是:早上一班車,下午一班車,單線來回。乖到不知可以附近蹓躂,只知到了金城車站下車循那條紅土路回家(今日之慈湖路)。國二換到頂堡借翁氏的祠堂上課。記憶深刻是姚雁君老師教授國文,他的濃重鄉音搖頭晃腦讀著文言文,課餘手捧《紅樓夢》激發我對國文課的好奇。國三再到湖南高地金寧國中現址;活動空間不寬闊,向左向右於我都是遙不可及。曩日覺得島東島北幾乎是另一世界,很少觸及,到那裡都是天涯海角。高中就方便多了,與家的距離近了。費心說這麼多,無非要說領稿費是多麼勞心勞力。
捏一顆小小木頭章到報社領稿費一至二次,愛錢又怕麻煩。後來怎麼領的都忘了。直至有一回選舉回家在紅大埕排隊等投票,碰到同村楊绣衣,她說:「以前我在報社工作常常幫妳領稿費妳忘了」,「稿費實在太低,所以記不得」。兩人哈哈大笑。
說到稿費,同學李炷烽當縣長時,曾經當面跟他抱怨一個字四毛錢太過稀微,對鬻文維生的專職寫作者太難了。他回一句:「報社一直在虧錢」。我可是一直有正常工作,不靠稿費維生,然而,楊樹清就不一樣,他是專職作家,稿費低很容易成為寒士。(炷烽同學可能遺忘此事)
一粒種子落下,落下一個夢
猶記,高一國文老師夏名翼是有些年紀的外省人,彼時社會新聞首仙仙14歲自殺身亡引發全台關注,我寫一篇作文〈給首仙仙的一封信〉老師給很高分數,他用濃重鄉音讓我當著全班六十位同學朗讀。高二那年來了一位氣質優雅年輕漂亮師範大學剛畢業的陳心玲老師,竟派我參與學校作文比賽,雖慘遭滑鐵盧,內心自覺有一粒種子落下。落下一個夢。
日後種子落到母報「金門日報副刊」。一筆一劃努力耕耘。
當時,經常會有讀者寫迴響給副刊,編輯每一、二週或個把月會整理幾則刊登,傲慢少女虛榮,尤其經常有人寫給「牧羊女」短訊,宅在家裡竊喜,經常一天可以接到好幾封讀者來信,甚或七、八封,開頭都借口討論文章,接著要求當朋友,傲慢少女仍然傲慢從不回信,此刻回顧,當年寫幾個字在金門日報副刊,完全是天時地利人和。沒有任何文學基礎。後來有男同學開我玩笑:「當年妳可是我們的夢中情人」。「怎麼不早說?好讓我虛榮虛榮」。
環境單純,加上父親兄長寵溺,投稿更加有恃無恐。父親經常笑呵呵說看不懂我在寫什麼?閒暇又會考我:「十五月圓何半月,妳接下一句」,頓時接不下去,又沒耐性等待,請父親趕快給答案,父親慢條斯理「三五成群為孤星」。父親讀了幾年私熟,為家庭故終年與田地、沿海為伍,由於我愛舞文弄墨,他經常會分享一些典故及稗官野史讓我聽到入迷。弟弟楊永斌向來是好學生,看我投稿有趣,也經常為文投稿,理由是「我這姐姐不怎麼樣,文章可以上報,我也來試試」,坦白說他文筆比我好,讀書又認真,幸好他往理工科走,否則有他在我怕早早就把筆放下。之後,弟弟轉學到建國中學不再和我搶金副版面。
一家人算是與金門日報結緣甚深。
那些年課外讀物非常缺乏,總是同學輾轉好幾手才輪到我,知識的飢渴,躲在棉被裡囫圇吞棗,直到弟弟上了台大,利用家教賺的錢不間斷幫我買各式各樣夠水準的書,一度以為自己真會成為什麼「家」?
卄五歲那年,母親唉聲嘆氣:年歲一大把還不嫁人,快成為老姑娘。看到左右同學許多走入婚姻,自嘲賀爾蒙作祟,急急跟進,入那懵懂不屬於我的婚姻生活,之後,與金副漸行漸遠,初始各大報還小小露臉,有了犬子後認命擲筆三嘆。
今日翻開發黃易碎的剪貼簿,十七歲開始投稿,發現每個月二、三篇,隨自己的發想多產。如此密集報社照常刊登,可謂被金副寵著,題材繞著家人同學日常及大街小巷,年少啊,想將來一定能自成一格,每天爬格子爬的不亦樂乎。承主編厚愛,我們要好同學有六個,私下就叫「我們六個」,她們是文章裡要角,我為每一位取個小名,她們是基本粉絲,包括〈假如麥牙糖不賣〉、〈木麻黃的秋天〉、〈一年西風吹去〉、〈原野綠林〉、〈夕陽的酒渦〉、〈把歲月藏在袖子裡〉、走在風裡捕捉〉、〈飲風的晚上〉、〈響在十八歲的廊〉……不成文的文章發表的可真密集。
感謝樹清把迷失在紅塵裡的我尋了回來,文化局出版金門文學叢刊第三輯《五月的故事》,蒐集我那年代在金副所寫青春正盛的小文。
當兩鬢添了霜白,經常反覆搜索記憶,記得,遺忘?原來都鎖在櫃子裡。翻閱五十幾年前剪貼簿,竟然遇見年輕的自己,純粹的文字,真實可愛,經過世俗染缸,回不去了。也看見金門日報副刊當年的用心。
當年從正氣副刊到今天的浯江副刊,社長、副刊主編的變革,這一切於我都不存在,小女子的心眼在自己的愁緒、文字的編排,乃至於夢境,希望處處繁花……。
這一路惆悵的十七歲之夢,僅能繼續前行,無法抵達文學的浩瀚,幸福的歲月就是失去的歲月。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