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青小檔案】 不能靠近的天堂
李如青,本名李懿倫,1962年出生於金門後浦小鎮,先後就讀莒光國小、金城國小、金城國中、金門高中、國立藝專(現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軍旅時回家鄉,支援金門日報印務、編務;退伍後經歷過美工設計、廣告企劃、行銷業務、餐廳廚師等。
2007年重拾畫筆,已出版多部繪本,多次榮獲金鼎獎、圖書插畫獎、好書大家讀、小綠芽優等獎、年度優秀繪圖者、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等,繪本著作有《拐杖狗》、《那魯》、《勇12:戰鴿的故事》、《雄獅堡最後的衛兵》、《紋山》、《旗魚王》、《不能靠近的天堂》、《因為我愛妳》、《小旗手》、《追風者》、《禁區》、《牆》、《不能靠近的天堂:遇見無國界的自由翼》、《鄭和下西洋的秘密》、《最後的戰象:大兵林旺三部曲》等。
從愛馬素描到史詩級繪本創作,李如青過去兩度接受金門日報《鄉訊》(李承寬、邱翌瑄)專訪,透露他的繪畫啟蒙,是3歲時的一場賽事。1965年5月4日,第一屆金門縣運動大會的前夕,一場賽馬的練習賽在當初金門運動場(金門高中現址),他站在場邊看著兩匹馬兒正在練習,那畫面對小小年紀的他太震撼了,說不出是興奮還是驚愕,他深深愛上這神秘的動物,一直盧著家人要養馬,家人問他:「家裡小小的,要養在哪裡?」李如青說:「我負責養,他跟我上閣樓睡覺。」此後,筆下開始出現馬啊、狗啊,到了台灣後,又多出鴿子、大象等動物。
愛馬的孩子,終究回歸了家鄉。作品《禁區》,描繪處處佈滿雷區鐵刺的島,他以「不能摘的小黃花」比喻沙灘雷區的待宵花;「不能休息的黑鐵衛兵」比喻沿岸的軌條砦;「不能欣賞的煙火」代表「單打雙不打」時天上掉下來的砲彈;、「不是軍人的軍人」講述民防自衛隊……每一章節都使用否定「不」為開頭,更以受到限制,被操控的「人偶」呈現,企圖傳達那種受到而肩負戰地任務時期的這座島嶼上人們的集體記憶。
用線條把金門帶出去,畫我故鄉,李如青處理這樣的題材並不容易,「因為自己最熟悉的土地,實在有太多感懷、情緒與世故攪在一起,糾葛太深,難以理出頭緒。」
(楊樹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