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日報60週年】我曾經是正氣中華報特約記者

發布日期:
作者: 陳永豐。
點閱率:421

駐防金門期間,我隨興在正氣中華報寫了一篇〈西屯的風還在吹嗎?〉散文,登出後稿費未入袋,先花了半個月薪餉請客。連長沈震少校聞悉後,直說這好文筆埋沒了可惜,於是要我撰寫全連各項競賽的豐功偉業,投稿到金門本地的正氣中華報以及憲兵司令部的《忠貞報》。
一個金門憲兵的回憶
  民國62年3月我從憲兵學校預士班結訓,到金門26師憲兵連報到,在金門金東地區駐防18個月,駐地包括屏東連部(在陽翟龍陵湖附近)、沙美憲兵隊(位於張文帝洋樓)及鵲山交管哨(現今八二三勝利紀念碑)。和所有駐防過金門的戰友一樣,那段青春歲月,我結交了許多共患難的軍中袍澤,以及金門的民間友人,一起經歷冷戰時期,所謂「單打雙不打」年代的戰地生活,也因而淬煉出難得的人生閱歷。民國112年2月24日我曾在《金門日報》副刊撰文追憶這段多姿多彩的往事:〈一個金門憲兵的回憶〉。
西屯的風還在吹嗎?
  駐防金門期間,我隨興在正氣中華報寫了一篇〈西屯的風還在吹嗎?〉散文,登出後稿費未入袋,先花了半個月薪餉請客。連長沈震少校聞悉後,直說這好文筆埋沒了可惜,於是要我撰寫全連各項競賽的豐功偉業,投稿到金門本地的正氣中華報以及憲兵司令部的《忠貞報》。
  於是,大約一年多的時間,從防區的裝備保養、綠化金門、果化金門、養豬種菜、心戰傳單設計、戰技測驗以及軍法教育等等競賽,本連只要入選前三名,沈連長都會要求發稿見報。也許連長與報社關係良好,幾乎有稿必登。民國63年5月8日的一篇〈長江憲兵模範典型〉特稿,登出時不但圖文並茂,本人還被冠上「本報特約記者」。
此文一登,不但建立我在憲兵連的文膽地位,沈連長此後在公開場合一律稱我「名記者」,與沙美、陽翟地方人士的聚會酬酢也經常邀我出席。在那保守封閉的的年代,又是戰地金門,懂得品牌行銷的軍官如沈連長,的確少見。
當了35年的新聞官
  或許,與正氣中華報的這段因緣際會,引領幾年後我的生涯規劃。民國七十年我考上行政院新聞局,此後轉任省政府新聞處、台中市政府新聞處、總統府公共事務室以及文化部,我整整當了35年的新聞官,也寫了35年的新聞稿。同時,在這些工作崗位上,我有幸結識早年正氣中華報的社長王秉權、李思炎兩位先進、張興中特派員以及更多曾在金門服務過的復興崗新聞人鄧子麟、黃惟棟、李吉安、李紀岡、王智平等。他們都曾經是我的工作伙伴,更是一輩子的良師益友。
恭喜金門日報走過光輝榮耀的一甲子。本人有幸沾光,參與其中一小段,雖微不足道,卻可引以為傲。也祝福金門日報繼往開來,深耕浯島,滋養吾民,邁向下一個六十年!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