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海之歌」三毛文學手稿特展
三毛無意間看到了一張撒哈拉沙漠的照片,她感覺到屬於心靈深處道不出的前世鄉愁。
她決定拋下現有的一切,就這麼前往遙遠的撒哈拉沙漠,展開那探尋未知的沙漠前世。
三毛的勇氣值與行動力,著實讓人佩服不已。
近日在浙江圖書館中有一場「心海之歌-三毛文學手稿特展」,主角當然是三毛,這場特展以四大主題「人生行跡」、「文學創作」、「歌曲影視」以及「故鄉情緣」作為鋪陳,演繹出三毛這位奇女子傳奇但卻令人為之惋惜的一生。
浙江圖書館內收藏有三毛《守望的天使》、《赤足做天使-鞋子的故事》這兩本書的親筆手稿、《滾滾紅塵》的手稿複印本,還有三毛親手繪製的兩幅國畫、一幅書法,這些珍貴的物品都是三毛的弟弟陳杰所捐贈的,因此浙江圖書館成為了收藏三毛手稿數量最多的地方。
《撒哈拉的故事》讓世人對這遠方浩瀚無垠的沙漠,擁有了浪漫的念想;三毛在書中提到自己與荷西在撒哈拉生活的故事,悲歡離合喜樂參半,有苦亦有悲。
展場中有一張照片,三毛穿著連身長裙,悠閒在撒哈拉的土地上漫步,她兩手抱胸,她的身影一如往常灑脫且自由,不知那時的她,腦海中在思考著什麼?
每當看到這張照片時,總不自覺想起三毛曾寫下的「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這就是專屬於三毛的浪漫作風。
「心海之歌-三毛文學手稿特展」展出了三毛的親筆手稿、她的照片、護照、駕照、銀行的存摺,阿雍小城的手繪地圖、那個被三毛取名為「小豬」的牛皮手提包,還有被稱為「第一個奴隸」的羊皮鼓。
許多大大小小的三毛物件,分散在展場的各個角落,可愛的荷西曾經尋遍了大半個撒哈拉沙漠,找著了一個駱駝頭骨,並且把它當作結婚禮物送給三毛。
展場中也展出了這個別具意義的駱駝頭骨,三毛形容這個頭骨「一大排牙齒正齜牙咧嘴地對著我,眼睛是兩個大黑洞。」
我靠近擺放著駱駝頭骨的玻璃櫃,兩個如同黑洞般的眼睛依舊,只是那一大排牙齒正在齜牙咧嘴對著的人是我,而非三毛了,心裡突然蔓延出一股人事已非的惆悵感。
三毛與荷西之間的愛情讓人唏噓不已,荷西是名專業的潛水員,按理說應該是相當熟悉那浩瀚大海的,可就在某次的潛水任務中,荷西不幸殞命,三毛至此失去了此生摯愛,那時他們才結婚第五年。
三毛背上行囊再次出發,前往中南美洲旅行了十餘個國家,她將這次旅遊的經歷寫成了《萬水千山走遍》這本書,可即便三毛走遍了千山與萬水,卻始終無法治癒失去荷西的傷痛。
荷西的離世成為三毛心中永遠無法癒合的傷口,三毛在埋葬荷西之後,對荷西說道:「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們。」想必失去至愛的痛苦,三毛始終走不出來,我想她應該也不想走出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