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屏菸1936文化基地」&張曉風舊居
這是友人從網路上找到的,對屏東不熟悉的我第一次聽到的據點名詞,於是兩個對於屏東市區東南西北方向都搞不清楚的人,靠著Google導航找到文化基地。設立於1936年,原為「屏東菸葉廠」。「屏菸1936文化基地」目前已有開放區域包含菸葉館、客家館、原民館、沉浸館、特展空間、商業空間等。
原來的行程規劃很周詳,參觀完文化基地後,要到附近的美食街享用當地特色風味餐。結果約定相會的地點因這位外號叫「××貓」的友人搞錯地點(貓科白天視力較差),還來個沿途辛苦尋貓記,所以耽誤行程時間了。
屏菸1936文化基地是從日治時期就真實存在的加工廠,在當時不僅是全台規模最大的菸葉加工廠區,現在老建築再生,除了看得到原本菸葉廠的歷史痕跡,在菸葉館、客家館還有結合了視覺科技常設展可以觀賞。若是在假日這裡還可以逛逛市集、欣賞表演。不過想要到室內展區看常設展(菸葉館、客家館、原民館)就需要另外購票,但99元其實很划算!
室內展區範圍不算大,但裡面的服務員態度很親切,給人留下好印象!展區內可參觀還可以玩自拍、噴字、相片配框,好玩!在服務員的指導下我玩得很起勁!就忘了肚子在抗議了。正準備離開去美食街用餐時,服務員提醒後面還有菸葉廠可參觀。既然來了那就去看一下吧!
我們走出後門看到一座龐大建築物(菸葉廠),走進去後我眼睛一亮,哇!今天來對了,原先覺得展示區的魅力不足,進入菸葉廠就像「柳暗花明又一村」!目前菸葉廠已停產了,就是一座對過去輝煌歷史的展示區,各項製作過程機器設備標明得很清楚。走在狹小的參觀鐵橋上兩旁裝設現代的繽紛光感,再看著巨大有點光線不足的各機器設備,因非假日參觀菸廠的人很少,有點陰冷,像置身魔幻世界的新奇感。
文化基地可參觀的場景設施遠比我想像的多,終於把想看的都參觀完後,已是午後二點多,那些美食夢都已打烊了,自然就錯過了去美食街享用當地特色風味餐,只好在裡面唯一的大煙囪美式餐隨意吃了。什麼皇家馬德里、0916朝日簡餐小館、泰式料理、屏東老字號肉圓……都只能用想像的。
離開文化基地後再度請出Google導航老師帶路前往「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這是全台最大的「日式眷舍」歷史建築群。「星」意旨「承將軍居住之地之先,啟培養明日之星之後」。在這座過往曾有過許多將軍居住的勝利星,為全台少有保留完整街廓的無圍牆園區。現在的勝利新村裡面進駐了近60間店家, 有文創,有美食,有展覽有各種不同類型的小店入駐,每一間都很有特色和創意。
因為時間關係我們無法好好品味這眷村的文化氣息,直接來到永勝巷五號的作家「張曉風舊居」。2019年這裡由已故作家郭漢辰申請進駐,目前是獨立書店,更是微型文學館。
這裡不只是一股濃郁書香味的書店,還是作家的家。書店特別保留張曉風的房間,還陳列許多作家的照片及手稿……。
這是張曉風14至18歲唸屏東女中時期的居住處。少女時的張曉風就開始努力投稿,也把自己的房間謂為「桃源居」。書房內陳展著作家的書桌、書架等家具,還有不少其著作與相關的物件。書店空間陳設簡樸幽雅,光感柔和舒適。
在這樣的氛圍裡選擇靠窗的圓桌旁坐下,一坐下來就有一種文思怦然之感,我身邊這位飽讀詩書,文思豐沛的文學才子似乎也沉浸在這股書香味的情境裡。當腦子裡文字正在旋轉時老闆娘(郭夫人)推薦的雪糕咖啡端來了,誘人的雪糕加上醇香咖啡,這樣的搭配組合讓視覺和味覺至今難忘回味再三,難怪是店家的「招牌」味!
回程車子向西行,屏東市區的景象倒退於車窗外,壓縮在後視鏡裡。要上高屏溪橋時夕陽笑著臉向我們揮別,霞光映照橋面及流動的車子,像一幅美麗動畫。高雄城的萬家燈火一盞一盞亮起指引我們回家。此時高雄、屏東燈火隔河相望,高屏溪水波光粼粼,一篇文章的雛形在我腦海中敲打架構,內心的喜悅微笑為今天行程畫下完美句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