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許獬贈海」到「三鄉結義」來看宗族與聯甲的關係
面對楊萬孚的直言不諱,許獬並不以為忤,反而覺得他相當坦然,並有感於對方的救命之恩,隨即決定撤銷訴訟,囑咐船主返航,願意再與楊萬孚好好談談,重新釐定海面界址,約定湖下與后浦海界,以下埔下豎石為界,劃分為二,數百年來仍屹立不搖,足資佐證。
而同樣與湖下海域毗連相鄰的古寧頭海域,李家也常因為海界問題與湖下楊家產生糾紛,李家認為對方越界侵佔,就以許獬贈海所留下的海契範圍向其收取租金,楊家起先是同意,後來發現這個海域本來應屬於他們所有,因而在數年後就拒絕付租,雙方因而發生口角,接著就演變成肢體衝突,楊家就糾眾把來收租的人給攆了出去,由於古寧頭李家以勇悍著稱,收不到海稅就算了,還被打了一頓,這可是奇恥大辱,於是就趁潮汕人來跟湖下楊家買蚵殼時把船蕩翻,沒想到楊家的人卻因此溺斃,鬧出了人命,事情變得一發不可收拾,湖下楊家要求賠償人命,古寧頭李家認為對方既然抗繳海稅,就拒絕賠償人命,問題擺不平,官司打到了同安,進入訴訟程序,官府派員介入調解,最後勸以和解收場,事件才告平息。
此事雖然擺平了,但雙方已有了嫌隙,難免常常會為了芝麻小事產生摩擦衝突,而古寧頭李氏宗族遇到外侮時又非常的團結,槍口一致對外,發生打架鬥毆,甚至動員林厝、南山、北山全村青壯,非與對方拚個你死我活不可,事情就越演越烈,鬧得雙方的關係,像螺絲越旋越緊。此種情事竟一直延續到了清朝道光某年,湖下與古寧頭又因海界問題,演變成村莊間打群架的械鬥衝突,甚至古寧頭還請來西浦頭的人來助陣,結果又鬧出了人命,湖下後厝二房有人被西浦頭的人給打死,湖下眾人合力將兇手逮捕,但由於對方臂壯膀粗,捆綁的過程中使出蠻力反抗,好不容易才將他制伏,他卻破口大罵,出言不馴,甚至托大是「貓乃姑」的親侄,要求鬆綁,否則等貓乃姑一來,就要給他們吃不完兜著走。
原來貓乃姑本名莊氏乃娘,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出生於西浦頭,年幼時就送給了湖下楊家做童養媳,年滿十五歲就與養兄楊克仕成婚,因曾患過天花,所以臉上留下坑坑洞洞、凹凸不平的「貓仔面」(閩南語麻臉之意),鄉人皆稱她為「貓乃姑」,為人急公好義、俠骨仁心,好打抱不平,善於排解紛爭,頗負眾望,深受鄉里敬重,沒想到這人竟然還敢提說貓乃姑是他姑姑,這下子更惹火了眾人,將他吊起來抽打。
這時貓乃姑聽到消息趕了過來,一見果真是自己的親姪。而那人同時也見到了她,就立刻發出淒厲的哀嚎聲,向貓乃姑嘶啞地哭喊:「阿姑救我、阿姑快救我!」
聽到聲聲叫喚,貓乃姑內心泛起了苦澀,因出了人命的湖下二房是自己的夫家,而兇手卻是自己娘家西浦頭的人,錯綜複雜的心情使她感到左右為難,儘管如此,她在眾人面前仍表現著若無其事的模樣說道:「殺人償命,天經地義,阿姑無能為力,救不了你。」說完了那句話,遂黯然轉身離去,任由她姪子在背後不停地呼喊。
西浦頭莊姓族人想不到貓乃姑如此絕情,對自己的親姪竟見死不救,既然這樣,莊姓族人召開宗祠會議決定,西浦頭與湖下從此恩斷義絕,不准相互往來,也不准婚配嫁娶,更不准貓乃姑回來祭祖省親。事隔一年,又到了貓乃姑先父的忌日,因之前械鬥造成的嫌隙,湖下楊家的長輩雖再三勸阻,恐此去會有危險,但貓乃姑仍執意前往,只好派遣幾名青壯護送至西浦頭外,隨時準備接應,然貓乃姑卻毫無懼意地走進村內,回到了自己的娘家,只見大哥已設好了供桌,貓乃姑也將帶來的祭品及銀紙擺上,準備捻香拜祭。這時大哥卻說要去二哥家,通知他回來拜祭,貓乃姑不疑有他,就留在娘家等待,此時忽覺得屋內異常的寂靜,這才發現連大嫂也不在,只剩她獨自在家中,連忙走出門外,見鄰居街巷都空無一人,才驚覺有異,連忙趕緊離去,又擔心途中會遭到埋伏攔阻,所以捨大路抄小巷,畢竟西浦頭是她的故鄉,這裡的巷弄小徑沒人比她更熟悉,於是就這樣繞道迂迴快步走出了西浦頭,由守候在村外接應的青壯護送返回湖下。
待貓乃姑的大哥通知西浦頭長老們準備召集族人打算綁架她做為報復,卻發現為時已晚,被貓乃姑早先一步識破脫逃了。但在返回湖下的路上,貓乃姑有鑒於此,痛定思痛,為了不讓憾事繼續發生,她打算聯合古寧頭周遭的湖下(含東坑)、安岐(含山灶)、湖尾(即東、中、西堡及湖南),倡議三鄉結義,組織聯誼會,形成一股力量,聯合起來制衡古寧頭。百年來,海界糾紛所引發的械鬥雖已不再,但直至今日,三鄉結義仍透過迎奉關帝爺的共同信仰持續維持下去,以團結三鄉並促進三鄉之情誼。
依上文所知,金門在明代土地資源分配跟科舉考試鼎盛息息相關,故流傳有「山海歸士夫」之諺語,也造就了金門第一才子許獬掌管大半金門海岸的海權,甚至還有辦法在萬曆二十九年(1601)將古寧頭海域的海權贈其恩師李椿榆,更讓李姓這單一宗族在古寧頭有了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但福兮禍之所倚,所形成的規模與勢力,自會產生宗姓與宗姓、族群與族群之間的相互爭鬥,帶來不少紛爭,但古寧頭李氏畢竟是大宗族,所以周遭鄰里的小宗族才會以「三鄉結義」的方式聯合起來對抗,這就是「聯甲」,不僅古寧頭,像是金門東北側中段的劉澳,接著浦邊、后宅、長褔里、洋山到呂厝也有「六甲聯庄」制衡瓊林蔡家;烈嶼還劃分成「四甲」輪祀大道公,因此在臺灣清代「金門奇士」林樹梅向當時鳳山知縣曹謹獻策,其中「清庄聯甲」應該就是他從金門的經驗所演變而來的吧。(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