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作家日記之十八 文學少女.鎖鍊與夢.劍掃堂拾珠

發布日期:
作者: 黃克全。
點閱率:833

■文學少女

  她用簡潔的敘述文字書寫自傳──自稍解世事的少女時代,她就立志長大要成為一名文藝作家。寫作的體裁是詩、散文,都可以。最好是寫小說,可以編織無數情節動人的故事,博取世人深深的感動及讚嘆的淚珠。日後,她不辭辛勞,從事許多卑微或粗重的工作,但內心始終對自己早年的文學之夢不肯或忘。她嫁人,有了家室後,丈夫既不理解,也不支持她的寫作。她只好在工作和家務之餘抽空斷斷續續寫稿。她在現實界是個不幸者,但只要能夠跟小說人物對談,她就覺得自己的現實生活有了補償;儘管,這份補償的代價也未免太高了。她病倒了,是某種不治之症。幸好有位醫生同情她的遭遇,很照顧她。後來她離了婚,自己獨立撫養一名女兒長大。臨死前,她告誡女兒,又對恩人醫生道出許多內心的話。最後她說:「我是深入骨髓的文學少女……。」

啊,這分明是篇某位日本作家寫的小說嘛,怎麼是她的自傳呢?

  這怎麼不是我的自傳呢?她想,名字是最無關緊要的一環。她正是故事裡那名主人翁。她用讀這篇小說來寫自己的傳記,她真的是一位深入骨髓的文學少女。

■鎖鍊與夢

  鄭喜古是金門在新加坡的眾華僑中,聲譽最卓著的一位,太平洋戰爭爆發,他立刻協助英國殖民地政府募集兩千名防空監護隊,後來,新加坡遭日軍包圍,英軍力薄弱,邀請鄭喜古等幾位當地僑領組織「華僑抗敵保衛團」,由鄭喜古擔任團長。他又另組成一萬多名民眾防衛軍,分九個警區,分派任務。不久,日軍進逼,英軍豎起白旗,鄭喜古自己駕著小船逃到印尼爪哇島。戰爭結束那年,英國人才特地派遣一架專機,把他載送回新加坡,協助地方恢復治安。

  新加坡淪陷於日軍鐵蹄期間,大批華僑抗敵保衛團團員遭逮捕、屠殺,許多人家破人亡。鄭喜古呈請政府對各個家屬發給撫恤,並代為鳴冤,檢肅戰犯(這就是著名的「大檢肅」)西元一九四七年,英國政府舉行盛大慶典,並頒授勳章,封鄭喜古以OBE榮銜…………。

  然而鄭喜古最大考驗的此生猶在後頭呢,由於某個機緣(請容我守住這個秘密)我見證了他此生最大的一次生命的改變、醒悟、及榮耀。日後他回到島鄉金門,蓋了一座宅院養老,有一年仲秋,他信步來到村後的山坡散心,芒草花迎風曳盪,墓地,他身畔響起陣陣細微而輕脆的鎖鍊叩擊聲,這陣鎖鍊聲頓成再清楚不過的告示,那就是,他這輩子,直到今天,不過是被以時間的形式織成的夢穿透的──他站在原地,冒了一身分不清冷熱的汗,雙膝一軟,差點跪了下去。

■劍掃堂拾珠

  明陸紹珩《醉古堂劍掃》卷十拾珠五則:  

  鬚眉之士,在世寧使鄉里小兒怒罵,不當使鄉里小兒見憐。  

  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變者,淒涼萬古。 

  為文而欲一世之人好,吾悲其為文;為人而欲一世之人好,吾悲其為人。  

  車塵馬足之下,露出醜形;深山窮谷之中,剩些真影。  

  先達笑彈冠,休向侯門輕曳裙;相知猶按劍,莫從世路暗投珠。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