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大學淪為企業

發布日期:
作者: 蔡振念。
點閱率:350
字型大小:

過去十餘年來,台灣由於大學的擴張,造成未來勢將招生不足的窘境,教育當局為了品質管制和建立退場機制,開始了大學的評鑑。但評鑑每每以具體績效為指標,做為競爭教育經費的基準,使老師淪為論文機器,逐漸化為客觀之統計數字,長此以往,被犧牲的將是教學工作。日前新聞報導指出,美國著名的一些大學,由於「美國新聞周刊」每年公布的大學排名評鑑不當,拒絕提供資料給該周刊,也許對國人對大學對排名的執迷,也可以再深思。

各大學評鑑制度率皆以服務、教學、研究和佔一定比例。研究部份主要是以國科會和期刊論文、學術會議論文為主計分。服務亦列有各種校內外項目,一一計分。教學部份則以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評量、指導論文篇數、開設課程為評量標準。先不論這種數字化的評鑑適當否,單是在教學的各項評分項目中,老師完全變成被評量的客體,失去了在教學上的主體性和個人特質。

大學法明言大學可以實施評鑑,大學為求進步,避免惰性,個人對大學施行評鑑並無異議。唯教育部一再對外宣稱,評鑑是為讓大學自己改進缺失,但局內人都知道,評鑑是為了退場機制和經費分配,以競爭來決定經費。這完全是資本主義市場法則的思維,是叢林法則的優勝劣敗、適者生存。我們看不到教育機構應該有的人文關懷,如合作、同情、理解。試問:學生在老師們無情競爭的氛圍中有樣學樣,學到的會是什麼?我們大學教出來的學生未來在社會將只看自己的生存和利得,道德修養、文藝之美、人情和諧成了天方夜譚。這對社會是福是禍,有識者不難判斷。

前言大學評鑑的思考邏輯是資本主義生產法則的效率,但過度強調效率,有違世界潮流,1995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所發表的《關於高等教育變革與發展的策略性文件》中已把現代高等教育中三個核心概念--相關性、質量、效率--中的效率剔除,代之以國際化,可見效率不是辦學的重要考量,追求效率也過度向企業文化靠攏,有違大學自治與學術自由之精神。學界憂心評鑑淪為急功近利式的論文產量評比,扼殺自由研究的學術風氣,反而不利學術發展與創新。

台灣社會發展完全學習西方,西化的結果是今天西方社會出現問題我們都有,資本主義的生活方式和發展模式更已造成地球生存的危機。難道我們不應該思考,在我們的大學之中,我們要教給孩子怎樣的價值觀?是只有競爭勝出呢?還是謙沖為人,抑制個人欲望,與他人、自然共存共榮,學會關心我們周圍的人和環境,關心人類未來和地球的永續生存。

學術發展需要自由、自主的環境,也不是一套評鑑制度就能提昇為一流大學,否則只要每個學校都實施評鑑制度就夠了。追求效率、成果的評鑑,只會讓老師成匠,不會成師。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