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寧園環教點滴

發布日期:
作者: 許維民。
點閱率:497
字型大小:

環境教育已經成為今日學校教育重要課程之一,寧中小在歷任校長苦心經營下,向以擁有優美的教學環境自豪,這學期以來,我校本著「綠色學校所強調的環境教學是期望學校教師能夠結合學校、社區與社會資源,自行規劃與發展適用於地區性特色的環境教育課程活動,並實際引領學生認識環境、體驗環境、關懷環境、進而採取適當行動解決環境問題」的概念(張子超,1999),較具體的「環境行動經驗」有三:一是廚餘落葉推肥的概念推廣化、二是校園中水系統的建立、三是國小部生態池的改建。

廚餘落葉推肥的概念推廣化:民國94年度,楊校長瑞松任內,曾與金科技林世強教授主持的「教育部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計畫-金門三校校園改造與分享計畫」合作,獲得100萬元經費補助,在校園西側建置垃圾分類區,在音樂教室左側、盆栽園區建置落葉推肥箱,在廚房南側構置廚餘桶及安置亭,可以說在環境教育的硬體措施已有基礎,但在課程上,只有韶華老師帶領少數學生進行教學,今夏韶華遷調花蓮國風國中,廚餘落葉推肥技術似有斷層之慮,因此在總務主任炳容的穿梭下,9月27日,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的黃裕銘教授,蒞校指導,午餐畢,班聯會代表約30人及炳容、建立、永進、信偉、祥坤、瑞芬、心然、宜憬、文輝等,在餐廳門口,觀看黃教授親自動手操作廚餘推肥的製作過程,將學生吃剩的殘餚剩飯分類,取來落葉、草屑、酵菌粉等,一層落葉一層廚餘一層草屑一層廚餘,依序放入桶中,之間再參少許酵菌粉,約裝到廚餘桶3/2高度終止,40幾位師生,目睹整個製作流程,大家對於廚餘推肥的製作,總算有一完整的概念。

校園中水系統的建立:我校每天早午餐將近有560人次在食用,廚房炊煮清洗及學生清洗餐具所產生的廢水,往往直接排放,開學以來,總務處籌劃,利用地勢高低落差,在餐廳前方闢建一座長4×寬1.3×高1.3的「中水集水池」,池內再隔3格不同水位的沉澱區,中秋連假,我與炳容、祥坤、文輝、建寧等探勘討論,決定導引沒有油汙的清水入池沉澱,發酵成有機水,再以沉水馬達抽取,流經埋設的管線,循環利用來澆灌花台植栽,我們試圖發揮創意,節省水資源。

國小部生態池的改建:國小部教學大樓旁的生態池,長12×寬12公尺,平時蓄水高度約70公分左右,池底埋設潛水燈及噴水頭、抽水馬達等,企圖製造水景及循環池水澆灌植栽,唯水池護攔加裝不銹鋼,雖是安全顧慮,但在視覺上甚突兀,與環教所強調的親水概念有所距離,因此透過建設局楊慧明課長及台北縣建安國小陳木城校長的引介,得識荒野保護協會、濕地植物闢護中心萬里站站長的陳德鴻先生,德鴻兄於9月12日首度蒞校,告知軟化生態池所須籌備的材料,第二天建立主任隨即拜訪學區家長,取得罕有的麻袋共270只,又適巧本校挖掘中水池的棄土被我攔截下來,就放在池邊備用。

德鴻兄繼於10月3日再度蒞校,說尚需石材鋪置池底,製造孔隙,經獲得養工所董所長、呂炳金課長的支援,同意函索,於是建立、建寧隨即開車載回一車圓柔的大石頭,下午五時許,炳容、建寧、建立、健益再度載返一車石粒。

週三下午原是空白課程,榮權主任動員小學部三四五六年級學生,分工合作,有的同學麻袋裝土,有的清池抓魚,同學們紅通通的臉蛋,笑逐顏開,德鴻兄夥同其工作夥伴,陳長志、鐘智明,藍培菁等脫鞋捲褲管,下池幫忙;建立、吉祥、建寧、健益等揮汗工作,未幾池底充滿污泥,精明的吉祥找來塑膠籮子,內置沉水馬達,方省力省時清潔了池底汙泥、污水;清曜也動員902班同學,搬石粒與半滿麻袋的土,在德鴻兄指揮下鋪排池底,三個小時後,終見輪廓。

今日環境保護意識覺醒,學校的環境教育若能透過「環境行動技能」的養成、讓親師生參與「環境行動經驗」,所謂永續校園的經營才有可能。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