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典範的轉移(二)

發布日期:
作者: 蔡振念。
點閱率:382
字型大小:

牛頓絕對時間的典範出現不久就被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所取代。一九一五年,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假設時間並非絕對的,而是與觀察者相對的,時間可因觀察者的速度而改變,例如,宇宙間速度最快的物質是光子,而在光速中,時間是停止的,觀察者如能以超光速旅行,則時間是倒退的,觀察者在超光速旅行中將會返老還童。當然,現實中人類無法超光速旅行,時光倒流因此只存在想像中,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已被證實在理論上為真。因此,牛頓的絕對時間已不再是真理,僅能說在一定的條件下為真。愛因斯坦重新建立了時間觀念的典範,打破了古典物理學的封閉體系。

封閉知識體系的突破與新知識的建立,有賴非常之天才或不同知識體系的刺激,科學是如此,人文社會亦然。中國在清末民初之前,猶自視為天朝,以西方國家為蠻夷之邦,等到西方的船堅砲利打開中國的門戶,中國人方知西方之科技與文明之盛,汲汲於西學,想要師夷之技以制夷,甚至全盤西化。於是在西潮衝擊下,西方的民主制度成為政治上新的典範,人權觀念取代了三綱五常,成為倫理之新典範,傳統文化封閉的價值體系因此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近代東西方文明的接觸,固然是東方向西方學習的多,東方許多傳統典範被西方取代,但東方也不斷挑戰西方的知識體系,逼使西方文明修正其典範的觀念。十九世紀以來,西方自視為世界的中心,故以東亞地區為遠東,亞非之間為近東,遠近之分,完全以歐洲為中心,東亞、非洲自是歐洲的邊陲,這和中國以前自視為天朝並無不同。在西方殖民宗主國的眼中,東方意味著一種異國情調和浪漫的想像,這點我們只要看看英國作家吉卜林(Rudyard Kipling,1865-1936)的詩歌和小說對印度的描寫即可明白,另一位英國小說家佛斯特(E. M. Forster, 1879-1970)的作品《印度之旅》(Passage to India)更是如此。我國作家老舍在二十世紀初旅居英國,憑著第一手觀察寫成小說《二馬》,其中英國的房東瑪麗母女,對二馬父子的印象,也完全是一種異國浪漫的想像,純粹為了滿足其對東方的好奇。這種對東方的好奇,巴基斯坦籍的美國學者薩伊德(Edward Said)在其《東方主義》一書中有深入的描寫和討論。薩伊德的後殖民理論告訴我們,歐洲不是中心,殖民宗主國不是中心,任何被殖民國家,任何文化都可以以自己為中心,以他國,他文化為邊陲,西方可以是東方的「他者」(the other)。這樣一來,後殖民主義轉移了殖民時代中心觀念的典範,甚至更進一步完成了「去中心化」(de-centering),讓世界成為一個多元平等的文化、種族聚合體。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