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流光中的舊時書封

發布日期:
作者: 翁翁。
點閱率:450
字型大小:

一九九五年秋天,意外獲得「中華民國視覺設計展/封面設計金獎」的一項殊榮,那是從事封面設計多年來的一次小小驚喜,主辦單位很慎重地寄來獎狀、獎牌和展出原作。後來想起,那是我參與的「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年度例行會員作品邀展,並沒有特別在意,只是依著會員應遵守的規則,選擇兩件現成的設計作品參展,並沒預料會有所謂「設計金獎」的榮耀,我猜想是評審團裡設計前輩的的善意,鼓勵性質的成份居多吧。

一向不熱中於競賽性的展覽賽事,一方面是怠惰的本性,每日忙於應付客戶委託的設計業務就操勞不已;另一方面,真的是沒有參與競技的衝勁。總覺得以封面設計而言,一幀貼近書作本質的封面要比太過於跳躍式的絢麗包裝來得適切。多年來我遵循這個步調,仔細替每一冊經手的書籍設計封面。儘管以當前百花綻放的局面看來,平面視覺設計正以飛躍幻化的速度在轉變,透過電腦創造的影像革命,恐怕只能用「物換星移」這樣的字句才足以形容如此急遽變化的視覺現象。

雖然自始至今,一路跟著潮流邁進,也親身經歷過手工繪圖、設計完稿的時期,甚至不得不更改為全面電腦化的作業環境。然而演變到眼前這個時期,放眼看去,明確就是一道活生生的界線--那是著眼於不同世代的設計語言與視覺符碼。更白話的說法就是一種「世代的隔閡」吧。其實無關乎好或不好,只是彷如置身於龐大而洶湧急潮裡的侷促與不安。和其他創作一樣,設計,隨著時代的轉變,並存著不同世代的氛圍,妥協也好、抗拒抵擋也罷,都無法改變這個尷尬的存在。

如同整個出版市場的快速質變,以資訊、實用、享樂為主流的出版品,見證了這個時期的市場主流。從前我們一起成長的許多出版社,某個角度看來,也不得不屈就於新新世代的品味與主張。隨著跟進,卻還是難免存著小小的頹喪,即便認定我們是打從舊時代一路挺進的老鼓手,堅持著屬於我們這一輩的調性,也不免還是得且走且看,畏畏顫顫。在新新舊舊、懷古與新穎交織中緩緩挺進。

話說回來,彼時僥倖獲得「設計金獎」的封面,是幼獅出版的《性與美──勞倫斯隨筆》,會以這個封面獲獎,坦白說連我也覺得詭異。不過,若是以「替一本書設計出適切合宜的封面」的立場而言,我覺得還算合理。那是一本老掉牙的舊版翻譯書,所以就隨著那樣老掉牙的心情,認真的利用單純的黑白線條插畫,套色標示,完成一本看起來有著舊時代本質的新書封面。

四月中旬接獲《文訊》雜誌來電,邀我提供一些對於手繪時期台灣出版品封面設計的看法。起初不覺有什麼特別不妥,在封面設計這個領域,經手設計超過六千冊的書籍封面,接觸的出版社約莫百家,至於跨越的年份也超過二十餘年,是不折不扣的封面設計老兵。但後來稍稍留神,才驚覺我恐怕錯估了一些年代的距離。我出生在一九六一年,直到七○年代末期,國中畢業才離開成長的海島故鄉。至於在島上的時候,也就是除了每週歷經漫長等待、巴望著從台灣運送的幾份永遠追不上時效的報紙,一切都隔絕孤立的清貧時代。我仔細思索著記憶裡所存留的關於出版品的印象,除了村子裡「民眾服務社」閱覽室兩列終年少見變化的書架上,包含《勝利之光》、《革命軍》、《奮鬥月刊》及已經記憶模糊的政令宣導刊物,此外,幾乎鮮少見到課本之外的書籍。

幸好,再艱苦赤貧的環境裡,總還是少不了一些心靈思想的私藏。就像駐紮村子裡的衛生連阿兵哥,會選在天氣好時,把他們的書籍、雜誌鋪晒在操場上,我因此得以閱讀了大量的《文壇雜誌》,斗大粗勁的「文壇」二字(如同現今電腦字型儷金黑體被拉長的樣子),就像木刻印章一般,壓印在每一期不同底色的封面上。至於家兄所收藏的水牛文庫、仙人掌文庫、胡適日記、三島由紀夫傳……。現在還隱約浮顯,只是關於封面的印象,可惜什麼都沒有了。

《文訊》提供的五、六○年代書影圖檔,透過螢幕逐一瀏覽,彷彿回到那些手工設計完稿的年代,泛黃、偶有破損的書影,是讓人心疼的畫面。早期設計封面或者也有人就統稱為「繪製封面」,除了部份印刷打字之外,大部分插圖幾乎就全靠手繪稿了。我所經歷的設計環境大約在是八○年間,後來才有了電腦出現。不難想像在印刷條件簡陋的那年代,繪製一幀封面是如何的茲事體大。

翻閱這些印象深刻的五、六○年代的書籍封面,其實難以現在的眼光去評論。包含影像插畫、標題字體、印刷條件、紙質裝訂等等。現在看來,那必然是一個極度困窘、資源貧乏的時代。然而,面對每一幀經歷久遠的書影,卻又不得不肅然起敬。我約略猜想,標題字是設計者一筆一劃,逐字描繪,連同精心彩繪的插圖或木刻版畫,才組合成一頁書封,替作家嘔心之作,成就一本完整的新書。出版,並且就一路流傳開來,成為眼前的歷史。

簡潔拙樸的塊面、層次分明的色系,筆畫鮮明銳利的書名美術字體,約莫是這時期出版品的共同特色。除了既成的攝影相片之外,早期的設計大部分都得靠想像力來搭配、組成色彩,通常插畫是以黑白線條繪製。利用印刷標示色彩勝過手繪彩色稿的效果,至於整體封面的結構佈局就是設計師展現個人風格的最大空間了。此外,我們現在流行的包含封面引文小標或是封底摘要、推薦文案,則鮮少出現在那時期的設計。

書籍是一項特殊的文化產品,既是創作也屬商品、具獨特性,卻經由印刷大量發行傳閱、造就了作家聲名遠播,也影響讀者群眾、創作思想可以不朽,但紙本實體卻難抵擋歲月侵蝕。而封面適切的包裝了創作的外在容顏,要說封面必須肩負著傳達書籍本身的精神,坦白說不勝沈重,但是讓原本視覺單調的文字版面,因為亮眼的容顏而精神了起來,封面就扮演了絕妙的角色。

五、六○年代的書影,有些作者仍至今印象鮮明,有些我甚至不曾聽聞,畢竟年歲相差久遠。可惜大部分的封面設計者不詳,只是透過螢幕影像翻閱,沒能真實接觸這些上個世紀就風光傳閱的書本,若是能夠親手翻閱,至少還多了些歲月與油墨的風味。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